中医古籍
  • 拔疔散

    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拔疔散处方

    硇砂 白矾 朱砂 食盐(用铁锈刀烧红,将白矾,食盐放于刀上煅之)各等分

    制法

    上药研为细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牙疔,生于两旁牙缝,肿起一粒,形如粟米,痛连腮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搽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《疡科捷径》卷上:拔疔散处方

    水银3钱,火消3钱,月石3钱,食盐2钱,皂矾2钱,白砒2钱,胆矾3钱,硇砂2钱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面部疔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上药倾入阳城罐内,微火结胎,次用粗瓷盆1只,将阳城罐覆于盆上,以盐泥封固,另用木桶1只,倾入凉水,将瓷盆砖衬安好,再用粗瓦钵1个,中底凿1圆孔,套于阳城罐底,以炭火架于钵内,煅炼3炷香为度。

    摘录《疡科捷径》卷上《顾氏医径》卷六:拔疔散处方

    壁钉虫6-7枚,银朱3钱,磁石3钱,土贝5钱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菊汁调涂。

    摘录《顾氏医径》卷六《外科传薪集》:拔疔散处方

    月石1钱,雄精2钱,千金霜1钱,巴散2钱,铁锈2钱,活磁石(炒)5钱,麝香3分,梅片2分,朱砂5分,蟾酥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极细末,以瓷瓶收贮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疔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临用以膏盖之,未脓即散;或用荔枝肉打烂敷之。

    摘录《外科传薪集》《专治麻痧初编》卷六:拔疔散处方

    番硇砂1钱,白丁香1钱,蟾酥(酒化)1钱,轻粉1钱,大蜈蚣1钱,全蝎(酒漂)1钱,朱砂1钱,雄黄1钱,金顶砒5分,麝香3分,乳香6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细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取活川山甲血,或甲中油杵成膏,如麦粒大,针透疔根,插入1粒,候四边裂缝,是疔根动摇,即可拔去。若针刺无血,插药干枯,脓汁不变,终无生理。

    摘录《专治麻痧初编》卷六《重刊刺疔捷法》:拔疔散处方

    蟾酥1钱,牛黄5分,辰砂5分,白及2钱,蜗牛10个,蜣螂10个,蛔虫1条,梅片2分,霜梅1个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拔毒。主疔疮内外穿鼻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将蛔虫捣糊,敷疮周围,留疮口发出毒气,又将上各药研末,敷之。3日内可医,至3日外不治。

    摘录《重刊刺疔捷法》《良方集腋》卷下:拔疔散别名

    拔疔黑膏

    处方

    白蜡2两(切为粗末),乳香3两(去油,研极细),黄蜡10两(刮为粗片),没药3两(去油,研极细),铜绿5两(研细,过绢筛,再研至无声为度),百草霜5两(须先刮净锅底,专烧茅柴、百草,取烟煤用之,如杂以别种柴烟煤则不验;研细,过绢筛,再研至无声为度),松香20两(用桑柴灰煎汁,澄清,入松香煮烂,取出纳冷水中,少时,再纳灰水中,煮以色白如玉为度),麻油6两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肿止痛。主疔毒,或已走黄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拔疔黑膏(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)。

    注意

    忌荤腥辛辣、沸汤、大热、生冷、发物、面食、豆腐、茄子、黄瓜、酒、水洗、恼怒、房事。

    摘录《良方集腋》卷下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:拔疔散处方

    硫黄、蟾酥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细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疮,烦躁闷乱,或憎寒头痛,或呕吐恶心,或肢体拘急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葱汁和蜜为丸,如小米大,宜带长,以便插入疔疮内。

    摘录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《痘麻绀珠》卷十八:拔疔散处方

    牛黄1钱,朱砂8分,珍珠2钱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痘疔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油胭脂调搽;如唇裂肿,发蜡熬膏搽;石膏磨水搽亦可。

    摘录《痘麻绀珠》卷十八《辨证录》卷十三:拔疔散处方

    紫花地丁1两,甘菊花1两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消毒泻火。主疔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水煎服。1剂红线除,2剂疔疮散,3剂痊愈,不必4剂,毒尽而肉生也。

    若已溃烂,加当归2两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医林纂要》:此方主血分而兼气分。紫花地丁解毒泻火,以丁治疔;菊花泻火而兼辛散之意。

    摘录《辨证录》卷十三《重刊刺疔捷法》:拔疔散处方

    磁绿1钱,乳香1钱(去油),没药1钱(去油),梅片5分,麝香5分,蟾酥5分,朱砂2分5厘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细末,瓷瓶收贮,听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疮内外穿鼻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又加元枣调敷。

    摘录《重刊刺疔捷法》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:拔疔散处方

    面粉、麝香、人耳中膜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疔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葱涎搜膏,连纸贴患处。其疮根尽拔出。

    摘录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《同寿录》卷四:拔疔散处方

    川山甲1钱(炒),银朱5分,麝香3厘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细末,收贮瓷瓶内,勿令泄气,临症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诸疔疮,其硬如石,或发寒热,及腐肉不化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一切痘疮不能化浆,将银簪挑破,将药点入,外用膏药贴之。其疔即化为水,毒气不入心矣。

    摘录《同寿录》卷四《痘学真传》卷七:拔疔散处方

    雄黄,朴消1钱,牛黄,铅粉3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末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痘疔未腐者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方中雄黄、牛黄用量原缺。

    摘录《痘学真传》卷七《外科全生集》(二酉山房版):拔疔散处方

    番砂1钱,白丁香1钱,轻粉1钱,乳香1钱,蜈蚣1钱,血竭2钱,麝香2钱,金顶砒6分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细末,以蟾酥1钱,酒化和打为丸,作短线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一切疔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本方方名,原书(上卫本)作“拔疔线”。

    摘录《外科全生集》(二酉山房版)《金鉴》卷六十五:拔疔散处方

    硇砂、白矾、朱砂、食盐各等分。

    制法

    用铁锈刀烧红,将白矾、食盐放于刀上煅之。择丁日午时,共研为细末,收之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化硬搜根。主牙疔,生于两旁牙缝,肿起一粒,形如粟米,痛连腮项;黑疔,兼麻痒,破流血水,疼痛异常;痘疔,色紫黯黑硬如石,诸证蜂起,难灌脓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治牙疔、黑疔,俱用银簪尖挑破,以见血为度,搽拔疔散,再以蟾酥丸噙化,徐徐咽之;治痘疔,急用银钩钩破,去净恶血,随以苦茶漱口,搽拔疔散,再以冰片、硼砂、青黛、黄连、薄荷、荆芥、炒僵蚕,共为细末,吹之。

    摘录《金鉴》卷六十五《仙拈集》卷四:拔疔散处方

    蟾酥2钱,硇砂2钱,巴豆肉7粒,轻粉1钱,丁香1钱半,蜈蚣1条(火炙)。

    制法

    上为末。水和为丸,如麦大,银朱为衣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拔毒追脓。主疔疮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用针点破疔头,入1丸,膏盖之。毒即出。

    摘录《仙拈集》卷四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普挤方》卷三八一引《余居士选奇方》:倍子散别名麝香散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。处方五倍子(全)不拘多少。制法上药用炭灰烧,候烟欲尽,取出放地上,盆覆之,存性去灰,碾为细末,入麝香少许。功能主治主走马疳。用法用量先以盐汤漱口,敷患处。虽咽津亦无......
  • 《外台秘要》卷八引《深师方》:倍术丸处方白术500克 桂心 干姜各250克制法上三味,捣筛,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主五饮酒澼。用法用量每次10丸,温开水送下,一日二次。稍加之,日再。注意服药期间,忌食桃、李、餐肉。摘录《外台秘要》卷八......
  • 处方白术加倍、陈皮、半夏(制)、白茯苓各等分,甘草减半。功能主治湿痰泻泄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加生姜3片,水1盏半,煎服。摘录《医统》卷三十五引《辨疑》......
  • 处方干姜(炮)、肉桂(去粗皮),各半斤;白术一斤。炮制上三味捣筛,蜜和圆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五饮酒癖;一曰留饮,停水在心下;二曰饮,水在两胁下;三曰痰饮,水在胃中;四曰溢饮,水溢在膈上五脏间;五曰流饮,水在肠间,动摇有声。皆因饮酒冒寒,......
  • 处方白术2两,附子(炮,去皮脐)1两。功能主治酒癖痰饮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分作3服,水1大杯,加生姜10片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服,脏腑微动即安。摘录《百一》卷五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