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半夏秫米汤

    组成

    半夏一钱(10克)、秫米五钱(15克)。

    用法

    上二味,以流水600毫升,煮取360毫升,每次服180毫升,每日2次分服。

    功效

    化痰和胃。

    主治

    主治痰饮内阻,胃气不和,夜不得卧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

    临床应用

  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、眩晕等病症。

    1.失眠:应用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,每日1剂,早晚分服。同时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,睡前不饮浓茶、咖啡等刺激饮料,生活规律,按时休息,疗程为3个月。以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小时以上,睡眠深沉,醒后精力充沛,停药半年内无复发为临床痊愈标准。结果:治疗总有效率83.3%。(《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3期)

    2.眩晕:应用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眩晕120例,水煎剂,早晚空腹各口服100毫升,10日为1个疗程。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,西医检查正常,体检无阳性体征为痊愈标准。结果:总有效塞91.7%。(《河北中医》2009年第7期)

    方解

    本方用于湿痰内盛、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失眠症,有祛痰和胃,化浊宁神之功。方中半夏交阴阳,燥脾湿,顺脾性以益脾和中;秫米甘温入脾,益中和胃,顾护中气,遏制半夏毒性。两药相合,同奏调中焦,和阴阳之功。中焦和,则“气血盛,其肌肉滑,气道通,营卫之行,不失其常,故昼精而夜瞑”。(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)据《内经》述,本方服用,“新发病者,覆杯则卧,汗出血愈”,“久病者,三次饮服而愈”,可见疗效迅捷。

    现代研究

   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情志病、慢性胃炎、带状疱疹后遗痛等证属湿痰内阻的病症。

    方歌

    半夏秫米治失眠, 若无秫米苡仁添,如与桂枝汤合用,即名半夏桂枝汤

    摘录《黄帝内经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处方黄连、乌梅、炮姜、山楂、厚朴、芍药、使君子肉、枳实、陈皮、川楝子。功能主治蛔虫动,口吐清涎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观聚方要补》卷三引《幼科百效》......
  • 处方人参、白术、干姜、甘草、川椒、乌梅。功能主治理中安蛔。主摘录《金匮翼》卷七......
  • 处方乌梅肉9克 黄连 蜀椒 藿香 槟榔各3克 胡粉 白矾各1.5克制法上药为散。功能主治吐蛔。所吐蛔虫,色赤成团而活,属热者。用法用量每服9~12克,水煎如糊,空腹时服。摘录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......
  • 《回春》卷二: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,白术1钱,茯苓1钱,干姜(炒黑)5分,乌梅2个,花椒(去目)3分。制法上锉。功能主治伤寒吐蛔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回春》卷二明·《万病回春》:安蛔汤出处安蛔汤,出自明·《万病回春》。本方又名“理中安蛔汤”......
  • 《回春》卷二: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,白术1钱,茯苓1钱,干姜(炒黑)5分,乌梅2个,花椒(去目)3分。制法上锉。功能主治伤寒吐蛔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回春》卷二明·《万病回春》:安蛔汤出处安蛔汤,出自明·《万病回春》。本方又名“理中安蛔汤”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