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鸭卵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鸭卵拼音注音Yā Luǎn别名

    鸭子(孟诜),鸭蛋(《医钞类编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本草经集注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鸭科动物家鸭

    原形态

    动物形态详"白鸭肉"条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每100克含水分70克,蛋白质13克,脂肪14.7克,碳水化物1克,维生素A1380国际单位,硫胺素0.15毫克,核黄素0.37毫克,尼克酸0.1毫克,灰分1.8克,钙71毫克,磷210毫克,铁3.2毫克,镁7毫克,钾60毫克,钠82毫克,氯6毫克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凉。

    ①孟诜:"微寒。"

    ②《纳目》:"甘咸,微寒,无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脾阳不足,寒湿下痢,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不宜食。

    ①《食性本草》:"生疮毒者食之,令恶肉突出。"

    ②《日用本草》:"发疮疥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滋阴,清肺。治膈热,咳嗽,喉痛,齿痛,泄痢。

    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心腹胸膈热。"

    ②《本草备要》:"能滋阴。"

    ③《医林纂要》:"补心清肺,止热嗽,治喉痛齿痛;百沸汤冲食,清肺火,解阳明结热。"

    ④《本草求原》:"止泄痢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、煮食或开水冲服。

    复方

    治妇人胎前产后赤白痢:生姜(取自然汁)适量,鸭子一个(打碎,入姜汁内搅匀)。共煎至八分,入蒲黄三钱,煎五、七沸,空心温服。(《医钞类编》鸭蛋汤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鸭卵拼音注音Yā Luǎn别名

    鸭子、鹜实、鹜元、鸭蛋

    英文名Duck's egg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卵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s domestica Linnaeus.

    采收和储藏:取鸭蛋鲜用,或加工成咸蛋、变蛋(皮蛋)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鸭喜合群,胆怯。无飞翔力,善游泳。主食谷类、蔬菜、鱼虫等。

    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,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、金定鸭(卵用麻鸭)、高脚鸭(卵肉兼用型)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家鸭,家禽。嘴长而扁平,颈长,体扁。翅小,覆翼羽大。用面如舟底。尾短,公鸭尾有卷羽4枚。羽毛甚密,色有全白、栗壳、黑褐等不同。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,且叫声嘶哑。脚矮,前3趾有蹼,后1趾略小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,鸭蛋呈卵圆形,长径5-9cm,表面类白色或淡青绿色,外壳坚硬,光滑,皮破后内有白色厚膜,较坚韧。蛋清呈胶体,无色半透明,遇热固化变性成白色固体,蛋清内有2条系膜与蛋黄相连。蛋黄黄色或橘红色,胶体外有核膜包围,遇热易固化呈固体,手搓易呈粉状。气微腥,味淡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每100g含水分70g,蛋白质(protein)13g,脂肪(fat)14.7g,碳水化合物(carbohydrate)1g,维生素(vitamin)A1380u,硫胺素(thiamine)0.15mg,核黄素(riboflavin)0.37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0.1mg,灰分(ash)1.8g,钙71mg,磷210 mg,铁3.2mg,镁7mg,钾60mg,钠82mg,氯6mg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大肠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凉

    注意

    不宜多食;脾阳不足,寒湿泻痢,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禁食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滋阴;清肺;平肝;止泻。主胸膈结热;肝火头痛眩晕;喉痛;齿痛;咳嗽;泻痢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煮食或开水冲服,1-2个。宜盐腌煮食。

    复方

    治妇人胎前产后赤白痢:生姜(取自然汁)适量,鸭子一个(打碎,入姜汁内搅匀)。 共煎至八分,入蒲黄三钱,煎五、七沸,空心温服。(《医钞类编》鸭蛋汤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心腹胸膈热。

    2.《本草备要》:能滋阴。

    3.《医林纂要》:补心清肺,止热嗽,治喉痛齿痛;百沸汤冲食,清肺火,解阳明结热 。

    4.《本草求原》:止泄痢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苏叶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(《别录》)。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,夏、秋采叶,置通风处阴干。或连嫩茎采取,切成小段,晒干。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,主为紫苏酮。归经《本草汇言》:“入手、足太阴经。“性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苏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(《别录》),玉苏子(《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。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,亦有栽培者。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。产江苏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白苏子果实压榨出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rilla frutescens(L.)Britt.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全国多有栽培,少有逸为野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至长江流域以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苏梗拼音注音Bái Sū Gěnɡ出处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。秋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老茎,除去果实及枝叶,晒干。生境分布产江苏、安徽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性状干燥的茎,叶片大多脱落,常带有果穗。茎圆角四方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o Jīn Gǔ Cǎo别名甜格宿宿草来源唇形科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解热消炎,活血消肿。主治痨伤咳嗽,吐血气痈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