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鱼胆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鱼胆草拼音注音Yú Dǎn Cǎo别名

    青鱼胆草、水灵芝[四川]

    来源

    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鱼胆草Swertia davidi Franch.的全草。夏秋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热,杀虫。用于湿热黄疸,喉头红肿,恶疮疥癣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2钱,水煎服;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
    备注

    (1)同属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 Franch.别称四棱草。四川亦称青鱼胆草。全草治小儿高烧,口苦潮热,湿热黄疸,咽喉肿痛及蛇咬伤等。用量3钱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鱼胆草拼音注音Yú Dǎn Cǎo别名

    金盆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青鱼胆草、水灵芝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分类草药性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龙胆科植物鱼胆草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丘陵地区的沟边较湿润处。分布四川、湖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全体光滑。根黄色或黄褐色,略分歧,须根较少。茎基部多分枝,较纤细,不明显的四方形,具四纵棱。单叶对生,近于无柄;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1~4厘米,宽1~3毫米,先端尖或稍钝,边缘略反卷,两面均绿色。聚伞状圆锥花序,花梗纤细,长1.5~4.5厘米;萼片4,线状披针形;花瓣4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天蓝色或淡紫色,内侧基部有2个腺体,腺体周围有长毛;雄蕊4。蒴果椭圆形。种子多数。

    性味

    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性凉,味苦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火淋。敷疮。"

    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清肺热,杀虫。治黄疸,喉头红肿,恶疮疥癣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2钱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鱼胆草拼音注音Yú Dǎn Cǎo别名

    金盆、青鱼胆草、水灵芝、水黄连

    出处

    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川东獐牙菜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ertia davidi Franch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1200m的混交林下、河边、潮湿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15-50cm。根明显黄色,茎四棱形,基部多分枝。单叶对生;基生叶及下部叶具柄,上部叶近于无柄;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至线状椭圆形,长1-4cm,宽1-3mm,先端尖或稍钝,边缘略反卷,两面均为绿色。圆锥状复伞形花序,长达36cm,稀为聚伞花序,花梗纤细,长1.5-4.5cm;花萼裂片4,线状披针形;花蓝色或淡紫色,直径1.5cm,具蓝紫色脉纹;花瓣4裂,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花瓣内侧基部有2个腺体,腺体沟状,具长毛状流苏;雄蕊4,着生于花冠基部;子房狭椭圆形,无柄,花柱短,不明显,柱头2裂。蒴果椭圆形。花、果期9-11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全草多分枝,尤以基部为多。光滑无毛。茎纤细略呈四棱形。单叶对生,近无柄;多皱缩。完整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1-4cm,宽1-3mm,先端尖,全缘,略反卷。有时可见残留花序或花。气微,味苦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全草含秦艽碱甲(gentianine)[1],熊果酸(ur-solic acid)和1,5,8-三羟基-3-甲氧基呫吨酮即邹菊叶龙胆酮(1,5,8-trihydroxy-3-methoxyxanthone,billidifolium)[2]。

    归经

    肺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性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利湿。主湿热黄疸;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牙痛;痢疾;尿路感染;化脓性骨髓炎;结膜炎;附件炎;盆腔炎;带状疱疹;疥癣疮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9g;或研末冲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火淋。敷疮。

    2.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清肺热,杀虫。治黄疸,喉头红肿,恶疮疥癣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常春藤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别名三角枫、追风藤、上树蜈蚣、钻天风来源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. Koch var. sinensis (Tobl.) Rehd.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常春藤子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Ténɡ Zǐ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实。秋后采集。性味《本草拾遗》:“甘,温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《本草拾遗》:“主风血羸者,腹内诸冷血闭,强腰脚,变白。“用法用量内服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别名花叶叶、小花草、花花草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。夏、秋采。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红河州南部热带半山坡的疏林草丛中。原形态直立草本。茎圆柱形,基部木质,被棕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乌拼音注音Cí Wū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肉。生境分布栖于山区及平原的田野间,好群栖。主食农作物的种子,亦吃昆虫。分布几遍全国,但南方较少。原形态寒鸦(《嘉佑本草》),又名:乌、鸒(《诗经》),鹎鶋(《尔雅》)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乌胆拼音注音Cí Wū Dǎn别名乌鸦胆(《纲目拾遗》)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胆。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“明日开瞽,功胜空青,点青盲最验。解藤黄毒。“复方治烂弦风眼及翳障:乌鸦胆点之。(王玷桂《不药良方》)摘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