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芫荽子

    别名

    胡荽、香菜、香荽、胡荽子。

    英文名

    Fructus Coriandri。

    药用部位

   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(L.)的种子。

    植物形态

    一年生草本。全株光滑无毛,有强烈香气,根细长纺锤形,多须根。茎直立,有棱纹。叶互生,基生叶1~2回羽状分裂,裂片广卵形,扇形半裂,基部楔形,茎生叶2~3回羽状细裂,小裂片线形。复伞形花序,顶生或叶对生,伞幅2~8,无总苞,小总苞片数枚,线形,小伞梗4~10,花白色或淡红色,花萼先端5齿裂,花瓣5,在伞形花序外缘的花瓣呈辐射状。双悬果圆形,光滑,熟时不分开。花期4~7月,果期7~9月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
    采收加工

    全年可采,切段晒干。夏季采果实,去杂质,晒干。

    性状

    类圆球形,直径2~4毫米。表面浅黄棕色至黄棕色,有不甚明显而呈波浪形弯曲的初生棱脊10条及较为明显的纵直的次生棱脊10条,两者相间排列,顶端残存极短的柱头及萼齿5片;基部有时可见短果柄或果柄痕。质较坚硬。气香,味微辣。

    性味归经

    性平,味辛。归肺经、胃经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发表透疹、健胃。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。

    临床应用

    用量10~15克,煎汤;鲜用30~60克。用治麻疹不透、感冒无汗;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芫荽子可降低小鼠链脲霉素性糖尿病的高血糖水平,降低体重消失率,它不影响血浆用胰岛素的降低,能阻止小鼠链脲霉素性糖尿病的发展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叶含香柑内酯、欧前胡内酯、东莨菪碱、伞形花内酯、花椒毒粉。地上部分含芫荽异香豆精、二氢芫荽异香豆精、芫荽异香豆酮。全草含芸香苷、异槲皮素、槲皮素-3-葡萄糖醛酸酐、维生素C。还含有挥发油。

    注意

    有火热者禁服。

    相关药方

    ①治巴达干、赫依性胃肠用鸣,消化不良:芫荽子15克,土木香,木香各9克。制成煮散剂。每次1.5~3克,每日2次,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三味芫荽子汤)

    ②治包如热:石榴50克,柿子、芫荽子、沙棘、土木香、绿绒蒿、荜茇各25克。制成散剂。每次1.5~3克,每日1~2次,温开水送服。(《新迪克方》七味对治散)

    摘录

    其他

    摘录其他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Lánɡ Guǒ别名老虎刺、锈花针、刺檀香、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假虎刺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issa spinarum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沙地灌丛中。资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、盲肠草、一包针、粘身草、婆婆针、金盏银盘、跟人走、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.及三叶刺针草B. pilosa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开花时采收,切段,晒干。......
  • 别名掌叶木、七加皮、鸭脚罗伞、空壳洞来源五加科刺鸭脚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(Blume) Regel,以根、树皮、叶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、广西及西南地区。性味甘、微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活血散瘀。主治风湿骨痛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黄柏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别名安徽小檗、黄柏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黄柏的根、茎或树皮。秋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石隙间或溪边林下、山地灌丛中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浙江等地。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1米左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Bò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beris heteropoda Schneid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500m的山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