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羊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须拼音注音Yánɡ Xū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牛科动物山羊

    原形态

    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纲目》:"治小儿口疮,蠼螋尿疮。"

    ②《会约医镜》:"治小儿疳疮,羊须疮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香瓣疮(生面上),口吻疮,耳疮浸淫、水出久不愈:羖羊须、荆芥、干枣肉各二钱。烧存性,入轻粉半钱。每洗拭,清油调搽二、三次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②治蠼螋尿疮,汁出疼痛:毁羊须不拘多少,烧灰,研细,以腊月猪脂和封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羊须膏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羊须拼音注音Yánɡ Xū英文名Goat beards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胡须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apra hircus Linnaeus2.Ovis aries Linnaeus

    采收和储藏:剪取山羊的胡须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1.为饲养家畜之一,口种颇多。

    2.为饲养家畜之一,品种多达300余种。群居动物,以草类粉良。怕热不怕冷。

    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
    2.分布几遍全国,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。

    原形态

    1.山羊,体长1-1.2cm,体重10-35kg。头长,颈短,耳大,吻狭长。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弯,角质中空,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。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。四肢细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体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。

    2.绵羊,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。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,最小不过20kg,最大可达150-200kg。外形特征亦有多样。有的雌、雄均有角;有的二者皆无角;有的仅雄性有角。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,具有两层: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,内层为纤细的绒毛,藉以保温。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。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,开口于前部。具有泪腺。

    归经

    脾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收涩敛疮。主小儿疳疮;小儿口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烧灰油调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纲目》:治小儿口疮,蠼螋尿疮。

    2.《会约医镜》:治小儿疳疮,羊须疮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蝙蝠拼音注音Biān Fú别名服翼(《尔雅》),天鼠、伏翼(《本经》),飞鼠、老鼠、蟙蟔(《方言》),仙鼠(《尔雅》郭璞注),夜燕(《纲目》)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的全体。捕得后,去净毛、爪、内脏,风干或晒干。生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ān Fú Cǎo别名蝴蝶草、飞锡草、月见罗藟草来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(L. f.)Bahn. f. [Lourea vespertilionis (L.)Desv.; Hedysarum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别名蝙蝠藤(《澹寮试效方》),金丝钓葫芦(《国药的药理学》),黄条香、防己葛、黄根(《中国药植志》),野鸡豆子(《吉林中药手册》),爬山秧子、山地瓜秧(《东北药植志》),小葛香、杨柳子棵(《山东中药》),光光喳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nispermum dauricum DC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Gēn别名狗葡萄根、磨石豆根(《吉林中药手册》),山花子根、光光叶根(《山东中药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志》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。4~5月或8~10月间采挖,除去残茎、须根及泥土,晒干。生境分布产河北、山东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