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虾拼音注音Xiā来源

    甲壳纲长臂虾科沼虾(青虾、河虾、大头虾)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de Haan;秀丽白虾Palaemon exopalaemon modestus (Heller);中华小长臂虾P. sinensis Solland;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;日本毛虾A. japonicus,以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全国大部分地区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托痘疮,下乳汁,壮阳道,为一种强壮补精药。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。

    治阴疽、恶核,寒性脓疡(包括骨结核)流脓、流水、久不收口者:活虾肉7~10只,生黄芪3钱,同煮汤服。

    治肾虚,阳痿,腰脚痿弱无力:小茴香1两,炒研末,生虾肉3~4两,捣和为丸,黄酒送服,每服1~2钱,每日2次。

    治妇女产后乳汁缺少:活虾适量,微炒,以黄酒拌食,连吃2~3天。

    治小儿麻疹,水痘:活虾煮汤服,能促其早透早回,经过顺利,并可减少并发症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虾拼音注音Xiā出处

    《别录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长臂虾科动物青虾等多种淡水虾全体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青虾(《纲目》)

    体形粗短,长4~8厘米,有青绿色及棕色斑纹。头胸部较粗大,头胸甲前缘向前延伸呈三角形突出的剑额,上缘平直,具11~14齿,下缘具2~3齿。剑额两侧具有柄的眼1对。头部附肢5对,第1、2对成细长鞭状的触角,余3对变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,为口器之组成部分。胸部有附肢8对,前3对成颚足,亦为口器的一部分,其他5对为步足,第1对及第2对步足,钳状,其中第1对甚小,第2对雄者特别强大,超过体的长度;雌者较短,仅为体长的3/4或5/6。后3对步足形状相同,末端均呈爪状。腹部7节,分节明显,腹甲在分节处柔软而薄,能弯曲自如。腹部附肢6对,第6对为尾肢,甚宽大,与尾节组成尾鳍。尾节短于尾肢,末端甚窄,末缘中央呈尖刺状,后缘各具小刺2个,尾节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。

    生活于淡水湖沼、河流中,常栖息于多水草的岸边。食性很杂,喜食小动物尸体或水草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青虾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1克,蛋白质16.4克,脂肪1.3克,碳水化物0.1克,灰分1.2克,钙99毫克,磷205毫克,铁1.3毫克,维生素A_260国际单位,硫胺素0.01毫克,核黄素0.07毫克,尼克酸1.9毫克。

    药理作用

    犬静脉注射青虾肉提取物,可使淋巴中蛋白浓度升高、凝固性下降,胸导管淋巴流量显着增进,血浆中有磷酸腺甙类(ATP)出现,而组织胺之增加不显着。

    归经

    入肝,肾经。

    ①《本草求真》:"入心、肝、肺。"

    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太阴、少阴、厥阴经。"

    性味

    甘,温。

    ①《食疗本草》:"平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甘,温,有小毒。"

    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咸,温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食疗本草》:"动风,发疮疥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肾壮阳,通乳,托毒。治阳痿,乳汁不下,丹毒,痈疽,臁疮。

    ①孟诜:"小儿患赤白游肿,捣碎敷之。"

    ②《本草拾遗》:"主五野鸡病。"

    ③《纲目》:"作羹,治鳖瘕,托痘疮,下乳汁,法制壮阳道,煮汁吐风痰,捣膏敷虫疽。"

    ④《食物宜忌》:"治疣去癣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或煮食。外用:捣敷或焙干研末撒。

    复方

    ①补肾兴阳:虾米一斤,蛤蚧二枚,茴香、蜀椒各四两,并以青盐化酒炙炒,以木香粗末一两,和匀,乘热收新瓶中密封,每服一匙,空心盐酒嚼下。(《纲目》)

    ②宣吐风痰:连壳虾半斤,入葱、姜、酱煮汁,先吃虾后吃汁,紧束肚腹,以翎探引取吐。(《纲目》)

    ③治无乳及乳病:鲜虾米一斤,取净肉捣烂,黄酒热服,少时乳至,再用猪蹄汤饮之,一日几次,其乳如泉。(《纲目拾遗》虾米酒)

    ④治痈疽肿毒:虾,新瓦上焙干研末掺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⑤治血风臁疮:生虾、黄丹,捣和贴之,日一换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北豆根拼音注音Běi Dòu Gēn别名黄条香、黄根、汉防己、防己藤、山地瓜秧英文名RHIZOMA MENISPERMI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. 的干燥根茎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ěi Fēnɡ Cǎo别名毛绣球防风、银针七、灯笼草、楼台夏枯草、白风轮菜、白花仔、白菜匙、糖鸡草、野芝麻、猫 耳朵草、节节花、老虎花、白 骨九苏、白花茶匙红、白花塔仔草、金线薄荷、白花草、鼠尾癀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白绒草的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ěi Yú Huánɡ Cǎo别名钻之灵、小瓠花英文名seed of Siberian Merremi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北鱼黄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rremia sibi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ěi Hè Shī英文名FRUCTUS CARPESII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除去杂质。性状本品呈圆柱状,细小,长3~4mm,直径不及1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n Yuán Gài Yīn Shí Jué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mata platylepis (Bak.)Chi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