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小铜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铜锤拼音注音Xiǎo Tónɡ Chuí别名

    铜锤草、美形金纽扣、细麻药、小麻药、过海龙、黄花草、遍地红、乌龙过江

    来源

    菊科金纽扣属植物美形金纽扣Spilanthes callimorpha A. H. Moore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秋季更佳,洗净鲜用或晒干研粉。

    性味

    辛、苦,温。有小毒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妇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除湿,散瘀止痛。用于骨折,跌打损伤,风湿关节痛,通经,胃寒痛,牙痛,感冒风寒,外伤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3钱,水煎或泡酒分数次服。外用适量,干粉撒患处。

    备注

    (1)有小毒,内服量不宜过大,如中毒则出现全身发麻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铜锤拼音注音Xiǎo Tónɡ Chuí别名

    黄花草、小麻药、遍地红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菊科植物美形金钮扣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肥沃潮湿沟边;路旁、荒地。分布云南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40~80厘米。茎圆柱形,微紫色,无毛,匍匐上升,节上生须根。单叶对生,宽披针形,长3~7厘米,宽1.5~2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边缘具浅祖锯齿或波状浅齿,侧面2~4对。花黄色,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;总苞片2列;花梗长5~9厘米;舌状花1列,雌性,盘花两性,管状。瘦果。花期夏季。

    性味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辛,温,小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:"孕妇忌服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祛瘀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,骨折,风湿关节痛,闭经,胃痛,外伤出血。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止痛,活血祛瘀。治骨折,跌打损伤,风湿关节痛,闭经,胃寒痛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消炎消肿,止血止痛。治外伤出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3钱;或泡酒服。外用:捣敷;或研末撒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风湿苯节痛,腰痛,跌打损伤:小麻药一至二两,泡酒一斤,二至三日后可用。每次服10毫升,一日三次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    ②治骨折:小铜锤三钱,泡酒一斤(浸二至三天)。每次服10毫升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    ③治胃寒痛:小铜锤叶二至三片,研末,开水送服;或嚼服鲜叶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    ④治外伤出血:小麻药适量,研成粉末,撒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小铜锤拼音注音Xiǎo Tónɡ Chuí别名

    过海龙、黄花一草光、小麻药、黄花草、遍地红

    英文名all-grass of Beautiful spotflower出处

    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美形金钮扣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ilanthes callimorpha A. H. Moore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900m的山谷溪边、潮湿的沟边、林缘或路旁荒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美形金钮扣 多年生草本,高20-60cm。茎匍匐或平卧,微紫色,无毛或近无毛;节间长4-8(-14.5)cm,节上常生不定根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5-8mm,被短毛;叶片披针形,长3-7cm,宽(0.8-)1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尖锯齿或近缺刻,边缘有尖锯齿近缺刻,细侧脉2-3对,上面绿色,下面绿色。头状花序,卵状圆锥形,腋生或顶生;总苞片2列,约8个,几等长,绿色,卵状长圆形;长3-3.5mm,边缘有毛;花梗长5-9(-14)cm,先端常被短柔毛;长舌状花,黄色,1列,雌性;盘花两性,管状,长约2mm,具4-5个短裂片。瘦果,长圆形,长1.5-2mm,褐色,有白色的细边,两面常有少数疣点及疏短毛或无毛,边缘有缘毛或无毛,先端有2个不等长的细芒,易脱落。花果期5-1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辛;性温;小毒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:孕妇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祛瘀;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闭经;痛经;胃痛;风湿关节痛;腰痛;外伤出血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9g;或泡酒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;或鲜品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云南中草药》:止痛,活血祛瘀。治骨折,跌打损伤,风湿关节痛,闭经,胃寒痛。

    2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消炎消肿,止血止痛,治外伤出血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枝莲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别名并头草、狭叶韩信草、牙刷草、四方马兰英文名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on [S. 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别名翻白叶树、红半枫荷、大叶半枫荷、白背枫、阴阳叶、铁巴掌、半梧桐、番张麻、米纸来源为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异叶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,以根或茎枝入药。全年可采,分别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半枫荷叶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处《广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。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。用法用量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;或焙干研末撒患处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半枫荷叶拼音注音Bàn Fēnɡ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半枫荷根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。全年可采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砂质土山坡、平原、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。产广东、广西。原形态翻白叶树,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柱花别名出泡草、白泡草来源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(Lour.) Merr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。性味微辛,凉。功能主治凉血解毒,消肿止痛。痢疾: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跌打肿痛: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