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小果倒地铃

    拼音注音Xiǎo Guǒ Dǎo Dì Línɡ别名

    炮卜草、金丝苦楝、三角泡、三角藤、包袱草、倒地铃(《广西中草药》),粽仔草、尪子目珠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全草。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多生于旷野、树旁及丘林地区小树丛中。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柔弱草质藤本,具卷须,长达1~3米。茎有纵纹,疏生短毛。叶互生,2回3出复叶,长5~10厘米;小叶膜质,卵形至披针形,长1~5厘米,边缘有粗齿或分裂。花小,白色,长2~2.5毫米,左右对称,腋生,数朵组成具长柄的聚伞花序,下有卷须2条;萼片4~5枚;花瓣4,其中2枚大的与萼片粘合,基部之上有大而扁平的鳞片1枚,2枚小的有冠状鳞片1枚;花盘偏于一侧;雄蕊8,偏生,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;子房3室,花柱3裂。蒴果膜质,倒卵状三角形,长和宽1.5~2厘米。种子球形,黑色。花期夏秋。

    本植物的果实(炮掌果)亦供药用。另详专条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寒。

    ①《广西中草药》:"味微苦,性寒。"

    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辛,凉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。治百日咳,咽喉炎,疔疮,湿疹,脓泡疮。

    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"治蛇伤,小儿发热,全身起泡,白泡疮,疝气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百日咳:小果倒地铃(鲜)五至七钱。水煎服。

    ②治消渴(糖尿病):小果倒地铃(鲜)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

    ③治咽喉炎:小果倒地铃(鲜)一两。水煎调冰糖服。

    ④治对口疮:小果倒地铃鲜叶加少许食盐、冷饭,捣烂外敷。

    ⑤治疔疮:小果倒地铃鲜全草或叶加冬蜜,捣烂外敷。

    ⑥治背痈:小果倒地铃(鲜)一两,水炖服;另取鲜叶捣敷患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    ⑦治湿疹:三角泡、水杨梅、白筋各适量。先用生药煎水外洗,后用于粉撒患处,每天两次。(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)

    ⑧治脓疱疮,湿疹,烂疮:三角泡、蚂蚱勒各适量。水煎,洗患处。

    ⑨治小儿阴囊热肿:三角泡适量,水煎,洗患处。

    ⑩治阴囊湿疹:三角泡三两,蛇床子一两。水煎,洗患处。(⑧方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Dù Juān Huā别名白花杜鹃、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. Don,以根及花入药。秋末采根,夏初采花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辛、酸,温。功能主治止咳,固精,止带。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叶拼音注音Bái Yánɡ Yè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“治龋齿,煎水含漱。又治骨疽久发,骨从中出,频捣敷之。“复方治臆疮腿:白杨新叶,用手指打数十下,使叶熟软,以背面贴患处,每个疮面贴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枝拼音注音Bái Yánɡ Zhī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枝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“消腹痛,治吻疮。“用法用量内服:浸酒。外用:烧汁涂。复方①治腹胀满坚如石,积年不损者:白杨东南枝,去苍皮,护风细锉五升,熬令黄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别名响叶杨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团叶杨的皮及叶。秋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坡疏林中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原形态落叶乔木,高5~10米。树皮灰白色,枝圆棒状,棕色或灰棕色,幼时有柔毛。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树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别名白杨皮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根皮。春季采挖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白杨树皮“条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“性涩,微苦。“②《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