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小山豆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山豆根别名

    山豆根[四川]

    来源

    防己科小山豆根Stephania elegans Hook. f. et Thoms.,以根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四川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,止痛杀虫。主治咽喉肿痛,牙痛,痔肿,腹痛下痢,咳嗽气喘,驱蛲虫,蛇咬伤,蜘蛛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3钱,水煎服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小山豆根拼音注音Xiǎo Shān Dòu Gēn别名

    山豆根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四川千金藤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phania sutchuenensis H.S.Lo

 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四川千金藤 多年生草质藤本,主根条状。茎枝纤细,有直纹,质稍硬。叶互生;叶柄着生在距叶片基部约1cm处,长4-7cm,盾状着生;叶片三角形,长6-10cm,宽5.5-9.5cm,先端有时钝,基部近平截,全缘,两面绿色,下面无毛;掌状脉向上3条,向下4-5条,在叶下面明显突起,网脉稍明显,薄革质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;雄株和雌株均为单伞形聚伞花序,腋生;雄花序总花序梗与叶柄近等长,细而直,顶端无小苞片,小聚伞花序4-8,簇生于花序梗末端,每个小聚伞花序有3-7朵花,具花梗;雄花:萼片6,绿色,排成2轮,卵圆形或卵形,先端尾状渐尖,长1.7-2mm,其中尾状部分长0.6-0.9mm;花瓣3,淡黄色,贝壳状,长0.6-0.7mm,宽1-1.2mm,稍肉质;聚药雄蕊与花瓣近等长;雌花:果序腋生,序梗长8-9cm。核果倒卵形,内果皮长约7mm,背部有2行小横肋雕纹,每行7-8条,胎座迹穿孔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心;大肠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止痛;杀虫。主咽喉肿痛;牙痛;腹痛;痔疮肿痛;蛇虫咬伤;蛲虫病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9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来源麻黄科川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四川。性味苦,温。功能主治祛寒发汗,平喘利尿,散瞳升压。主治感冒无汗,头痛身痛,麻疹水肿。用法用量0.5~3钱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uān Qián Yā Jiǎo Mù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短序鹅掌柴的茎皮和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efflera bodinieri(Levl.)Rehd,[Heptapleurum bodinieri Levl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常山拼音注音Chánɡ Shān别名黄常山、鸡骨常山、鸡骨风、风骨木、白常山、大金刀、蜀漆[叶]英文名RADIX DICHROAE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. 的干燥根。其嫩叶称“蜀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Wèi Máo英文名Hedera Spindle-tree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常春卫矛的根、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onymus hederaceus Champ.e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ánɡ Chūn Yóu Má Ténɡ别名牛马藤、大血藤英文名Evergreen Mucuna Stem来源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.的藤茎。全年可采,除去枝叶,切片,晒干。生境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