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王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王孙拼音注音Wánɡ Sūn别名

    白功草、长孙、黄孙、黄昏、海孙、蔓延(《别录》),牡蒙(陶弘景),早藕(《本草拾遗,),百节藕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本经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百合科植物四叶王孙根茎。白露至霜降间挖取,去净苗叶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地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匍匐状,粗壮而长,有节。茎单1,直立,高约30厘米,单叶,通常4叶轮生于茎顶;叶片广椭圆形,先端尖,基部楔形,全缘,无柄。花单生于叶轮之上,具长柄;外列花被4瓣,淡黄绿色,广披针形,先端反卷,萼片状;内列花被4瓣,线形;雄蕊8枚,花丝细长,花药基部着生,长形;子房上位,球形,花柱4枚。肉质浆果,紫黑色,室背开裂。花期夏季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平。

    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平。"

    ②《吴普本草》:"神农、雷公:苦,无毒。黄帝:甘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痹症四肢酸疼,赤白痢疾。

    ①《本经》:"治五脏邪气,寒湿痹,四肢疼酸,膝冷痛。"

    ②《别录》:"益气。"

    ③《唐本草》:"主金疮,破血,生肌肉,止痛,赤白痢,补虚益气,除脚肿,发阴疡。"

    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虚劳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王孙拼音注音Wánɡ Sūn别名

    长孙、海孙、白功草、蔓延、黄孙、黄昏、杜蒙、露水一颗珠、露水珠、清水珠、七叶一枝花

    英文名rhizome of Fourleaf paris出处

    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    1.《唐本草》:《小品》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,《药对》有牡蒙无王孙,此则一物明矣。

    2.《蜀本草》:王孙,叶似及己而大,根长尺余,皮肉亦紫色。

    3.《纲目》:王孙,叶生颠顶,似紫河车叶。按神农及吴普《本草》,紫参一名牡蒙。陶弘景亦曰,今方家呼紫参为牡蒙,其王孙并无牡蒙之名,而陶氏于王孙下,乃云又名牡蒙,且无形状。唐苏恭始以紫参、牡蒙为二物,谓紫参叶似羊蹄,王孙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巴山重楼的根茎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ris bashanensis Wang et Tang[P.quadrifolia L.var.setchuanensis Franch.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荫处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巴山重楼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25-45cm。根茎细长而横生,直径4-8mm。叶4枚轮生,稀为5枚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4-9cm,宽2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具短柄或无柄。花梗长2-7cm;外轮花被片4,狭披针形,长1.5-3cm,宽3-4cm,反折;内轮花被片线形,与外轮同数且近等长;雄蕊通常8,花药长1- 1.2cm,花丝短,药隔突出部分长6-10mm;子房球形,花柱4-5分枝。浆果状蒴果不开裂,紫色;种子多数。花期4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根茎较细长,直径2-4mm,近等粗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节间较长。断面粉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辛;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寒祛湿;通络止痛;止血生肌。主寒湿久痹,腰肢冷痛,外伤出血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:或研末撒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本经》:治五脏邪气,寒湿痹,四肢疼酸,膝冷痛。

    2.《别录》:益气。

    3.《唐本草》:主金疮,破血,生肌肉,止痛,赤白痢,补虚益气,除脚肿,发阴疡。

    4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虚劳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Sū别名野苏麻、白苏子、玉苏子、苏梗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(L.) Britt.,以叶、嫩枝、主茎(苏梗)和果实(白苏子或玉苏子)入药。夏季采叶或嫩枝,7~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苏叶拼音注音Bái Sū Yè别名荏叶(《别录》)。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叶片,夏、秋采叶,置通风处阴干。或连嫩茎采取,切成小段,晒干。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,主为紫苏酮。归经《本草汇言》:“入手、足太阴经。“性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苏子拼音注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(《别录》),玉苏子(《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。生境分布野生于路旁,亦有栽培者。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。产江苏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Sū Zǐ Yóu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白苏子果实压榨出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rilla frutescens(L.)Britt.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全国多有栽培,少有逸为野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至长江流域以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苏梗拼音注音Bái Sū Gěnɡ出处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。秋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老茎,除去果实及枝叶,晒干。生境分布产江苏、安徽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性状干燥的茎,叶片大多脱落,常带有果穗。茎圆角四方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