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通花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通花根拼音注音Tōnɡ Huā Gēn出处

    《木草便方》

    来源

   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。10~11月采挖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通草"条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草木便方》:"淡,寒平。"

    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甘,性子,无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气虚无湿热及孕妇慎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行气,利水,消食,下乳。治水肿,淋病,食积饱胀,乳汁不通。

    ①《草木便方》:"除热利水,通五淋,消水肿,利耳鼻,催生,下乳,明耳目。"

    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气胀,消食积,失音,补虚损,通大便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两。

    复方

    催乳:通花根二两,土洋参二两,奶浆藤二两,鲜隔山撬一两。炖猪蹄子,加冰糖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通花根拼音注音Tōnɡ Huā Gēn别名

    通草根、通打根

    英文名Root of Ricepaperplant出处

    出自于《草木便方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根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trapanax papyrierus (Hook.) K.Koch.

    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去其茎叶,洗净,切片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-3.5m。茎粗壮,不分枝,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。茎贿大,白色,纸质;树皮深棕色,略有皱裂;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,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。叶大,互生,聚生于茎顶;叶柄粗壮,圆筒形,长30-50cm;托叶膜质,锥形,基部与叶柄合生,有星状厚绒毛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掌状5-11裂,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/3-1/2,稀至2/3,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,每一裂片常又有2-3个小裂片,全缘或有粗齿,上面深绿以,无毛,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。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,长达50cm以上;萼密被星状绒色,全缘或近全缘;花瓣4,稀4,三角状卵形,长2mm,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;雄蕊5,与花瓣同数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2,离生,先端反曲。果球形,趱戏约4mm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10-12月,果期翌年1-2月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根含齐墩果酸-28-β-D-吡喃葡萄糖酯-3-[α-呋喃阿拉伯糖-(1→4)]-β-D-glucopyranosyl oleanate-3-[α-arabinofuranosyl-(1→4)]-[β-D-galactopyranosyl(1→2)]-methyl-(β-D-glucopyra-nosid)uronate},齐墩果酸-28-α-吡喃鼠李糖-(1→4)-β-D-吡喃葡萄糖-(1→4)-β-D-吡喃葡萄糖酯]-3-α-L-呋喃阿拉伯糖-(1→4)-β-D-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[28-α-rhamnopyranosyl-(1→4)-β-D-glucopyranosyl-(1→6)-β-D-glucopyranosyloleanate-3-α-arabinofura-nosyl-(1→4)-methyl-(β-D-glucopyranoside)uronate],齐墩果酸-28-syl-(1→2)-methyl-(β-D-glucopyranoside)uronate],齐墩果酸-28-甲酯-3-[α-呋喃阿拉伯糖(1→4)]-[β-D-吡喃半乳糖-(1→2)]-β-D-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酸

    性味

    味炎;微苦;性微寒

    注意

    气虚无湿热及孕妇慎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水;行气消食;活血下乳。主水肿;淋证;食积饮胀;痞块;风湿痹痛;月经不调;乳汁不下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0-6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催乳: 通花根二两,土洋参二两,奶浆藤二两,鲜隔山撬一两。炖猪蹄子,加冰糖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草木便方》:除热利水,通五淋,消水肿,利耳鼻,催生,下乳,阴耳目。

    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气胀,消食积,失音,补虚损,通大便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、山乌龟、一滴血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横切或纵切成片,晒干。生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线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别名黄脊游蛇、白脊蛇、黄脊蛇、白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(Peters),以去内脏全体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。功能主治袪风湿。主治风湿关节疼痛,麻木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别名贝茜花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处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等地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0~60厘米。根茎长达10厘米......
  • 别名白花茶匙红、白花塔仔草、老虎花、毛绣球防风、白风轮菜、银针七、北风草、灯笼花来源唇形科白蜂窝草属植物白绒草Leucas mollisima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,晒干,或四季随采随用。性味甘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清肺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绿叶拼音注音Bái Lǜ Yè别名羊奶果、胡颓子、天青地白、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. var. delavayi Lecte.,以茎皮、根皮、叶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