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通经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通经草拼音注音Tōnɡ Jīnɡ Cǎo别名

    金丝草(《山西中药志》),止惊草、金线铜皮、铁骨草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,分经草、小孩拳、伸筋草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山西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中国蕨科植物银粉背蕨全株。秋季收取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岩石隙间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、江西、浙江、台湾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内蒙古、东北等地。产山西、浙江、陕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根状茎直立,密被红棕色边的亮黑色披针形鳞片,叶丛生;叶柄长7~20厘米,有光泽,褐栗色,除基部被鳞片外无毛;叶片五角掌状,长7~10厘米,宽5~8厘米,2~3次羽状分裂,最下羽片最大,斜三角形,再次羽状深裂,裂片线状长椭圆形;营养叶有微锯齿,叶下面被黄粉,少有无粉的,叶质稍厚,中轴褐栗色。孢子囊群多分布于叶片之边缘,褐色,狭而连续,囊群盖内缘呈疏圆齿状。

    性状

    干燥全草,叶柄细如金丝,褐栗色,光泽,中空,中间有绿心,叶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,边缘有孢子囊着生。根茎黑褐色,被鳞片,须根众多。气无,味淡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叶中含粉背蕨酸、蔗糖和黄酮类化合物。

    性味

    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性平,味淡;叶:味苦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咳,调经,祛湿。治咳嗽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。

    ①《山西中药志》:"活血通经。"

    ②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治小儿惊挛抽搐。"

    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止咳,治妇女病,"

    ④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"活血调经,祛湿,散寒,止痛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    复方

    治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:分经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通经草拼音注音Tōnɡ Jīnɡ Cǎo别名

    金丝草、止惊草、金线铜皮、铁骨草、分经草、小孩拳、伸筋草、金钱铜皮、紫背金牛草、石崖茶、铜丝草、猪棕草、还阳草、还阳参、金牛草、卷叶凤尾草、铁丝蕨、岩飞草、明琥珀草、白背连、铁刷子、铁杆草、花叶猪棕草、花郎鸡

    英文名Silvery Aleuritopteris出处

    出自《山西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中国蕨科植物银粉背蕨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euritopteris argentea(Gmel.)Fee[Pteris argentea Gmel.;Cheilanthes arentea Kuntze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净泥土,捆成小把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3200m的干旱地区、石灰岩石缝中或土壁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各地,尤以华北及西北较多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根状茎直立,密被红棕色边的亮黑色披针形鳞片。叶丛生;叶柄长7-20cm,有光泽,褐栗色,除基部被鳞片外无毛;叶片五角掌状,长7-10cm,宽5-8cm,2-3次羽状分裂,最下羽片最大,斜三角形,再次羽状深裂,裂片线状长椭圆形;营养叶有微锯齿,叶下面被黄粉,少有无粉的,叶质稍厚,中轴褐栗色。孢子囊群多分布于叶片之边缘,褐色,狭而连续,囊群盖内缘呈疏圆齿状。

    性状

    1.性状鉴别 根茎短小,密被红棕色鳞片。叶数枚簇生;叶柄细长,长10-20cm,栗棕色,有光泽;叶片卷缩,展开后呈近五角形,长宽均5-10cm,掌状羽裂,细裂片宽窄不一,叶上表面绿色,下表面被银白色或淡黄色粉粒。孢子囊群集生于叶缘,成条形。质脆,易折断。气微,味淡。

    2.显微鉴别 地上部分粉末特征:棕色。①上下表皮垂周壁均波状弯曲,下表皮有气孔。②叶柄纤维成束,直径16-23μm。③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,具三裂缝,较长,周壁表面具细颗粒纹饰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叶中含粉背蕨酸(alepterolic acid),蔗糖(sucrose)和黄酮类化合物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辛;甘;平

    注意

    孕妇禁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痰止咳;活血通经;利湿;解毒消肿。主咳嗽;月经不调;经闭腹痛;赤白带下;肺痨咳血;大便泄泻;小便涩痛;肺痈;乳痈;风湿关节痛;跌打损伤;肋间神经痛;暴发火眼;疮肿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水煎熏洗;或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治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: 分经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山西中药志》:活血通缉。

    2.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治小儿惊挛抽搐。

    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止咳,治妇女病。

    4.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:活血调经,祛湿,散寒,止痛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菝葜叶拼音注音Bá Qiā Yè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菝葜“条。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。性味《履巉岩本草》:“温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治风肿,疮疖,肿毒,臁疮,烫伤。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治风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菠菜拼音注音Bō Cài来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栽培。性味甘,凉。功能主治滋阴平肝,止咳润肠。主治高血压,头痛,目眩,风火赤眼,糖尿病,便秘。用法用量鲜品2~4两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菠菜子拼音注音Bō Cài Zǐ别名刺蒺藜(《滇南本草》)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实。化学成分含蔗糖、棉子糖,水苏糖。归经入脾、肺二经。性味性微温,味微辛甜。功能主治祛风明目,开通关窍,利肠胃。(性味以下出《滇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ō Luó Gēn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nas comosus(L.)Merr.[Bromeliaco-mosa L.;A.sativus Schult.et Schult.f]采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别名波罗、番娄子、露兜子、地菠萝、草菠萝出处本品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以露兜子为名。云:“露兜子产广东,一名波罗,生山野间,实如萝卜,上生叶一簇,尖长深齿,味、色、香具佳……又名番娄子,形如兰,叶密长大,抽茎结子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