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甜石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甜石榴拼音注音Tián Shí Liu别名

    天浆(《酉阳杂俎》),甘石榴(《纲目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滇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一种味甜的果实

    药理作用

    参见"酸石榴"条。

    性味

    甘酸涩,温。

    ①《别录》:"味酸甘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》:"味酸涩。"

    ③《纲目》:"甘酸涩,温,无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①《别录》:"损人肺,不可多食。"

    ②孟诜:"多食损齿令黑。"

    ③《日用本草》:"其汁恋膈而成痰。损肺气,病人忌食。"

    ④《医林纂要》:"多食生痰,作热痢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生津止渴,杀虫。治咽燥口渴,虫积,久痢。

    ①《别录》:"主咽燥渴。"

    ②《滇南本草》:"治筋骨疼痛,四肢无力,化虫,止痢,或咽喉疼痛肿胀,齿床出血,退胆热,明目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甜石榴拼音注音Tián Shí Liu别名

    天浆、甘石榴

    英文名Sweet fruit of Pomegranate出处

    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石榴科植物石榴一种味甜的果实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unica granatum L.

    采收和储藏:9-10月果熟时采收,鲜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落叶灌木或乔木,高通常3-5m,稀达10m。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,幼枝有棱角,无毛,老枝近圆柱形。叶对生或簇生;叶柄短;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,纸质,长2-9cm,宽1-1.8cm,先端尖或微凹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光亮;侧脉稍细密。花1-5朵生枝顶;花梗长2-3mm;花径约3cm;萼筒钟状,长2-3cm,通常红色或淡黄色,6裂,裂片略外展,卵状三角形,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,边缘有小乳突;花瓣6,红色、黄色或白色,与萼片互生,倒卵形,长1.5-3cm,宽1-2cm,先端圆钝;雄蕊多数,着生于萼管中部,花药球形,花丝细短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头头状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5-12cm,通常淡黄褐色、淡黄绿色或带红色,果皮肥厚,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。种子多数,钝角形,红色至乳白色。花期5-6月。果期7-8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酸;涩;性温

    注意

    1.《别录》:损人肺,不可多食。

    2. 盂诜:多食损齿令黑。

    3.《日用本草》:其汁恋隔而成痰。损肺气,病人忌食。

    4.《医林纂要》:多食生痰,作热痢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生津止渴;杀虫。主咽燥口渴;虫积;久痢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3-9g;或捣汁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别录》:主咽燥渴。

    2.《滇南本草》:治筋骨疼痛,四肢无力,化虫,止痢,或咽喉疼痛肿胀,齿床出血,退胆热,明目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.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白蔹拼音注音Bái Liǎn别名山地瓜、野红薯、山葡萄秧、白根、五爪藤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(Thunb.)Makino 的干燥块根。春、秋二季采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蔹子拼音注音Bái Liǎn Zǐ出处《药性论》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果实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白蔹“条。功能主治《药性论》:“治温疟,主寒热结壅热肿。“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研末敷。复方止血消肿:白蔹成熟果实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Kòu来源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IpiniatonkinensisGagnep.采收和储藏:果实将熟时采收,烘干或阴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、路边和草丛等潮湿之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别名白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。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。的干燥根及根茎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