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土大黄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土大黄叶拼音注音Tǔ Dài Huánɡ Yè别名

    金不换叶(《纲目拾遗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    来源

    蓼科植物土大黄

    原形态

    详"土大黄"条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酸微涩,平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,去风,散瘀,消肿。治肺痈,咽喉肿痛,丹毒,大头瘟,流行性乙型脑炎,跌打损伤。

    ①《纲目拾遗》:"治蠘虫伤,用叶捣涂。治肺痈。"

    ②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敷疮。"

    ③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止血行血,散瘀生新,解热去风。"

    ④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止头晕,清血热。"

    ⑤《本草推陈》:"治咽喉肿痛,丹毒,大头瘟,痄腮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鲜者l~2两;或捣冲冲服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肺痈:金不换叶七片。捣汁,酒煎服三次,不论口臭吐秽物者皆效。(《百草镜》)

    ②治春夏跌打疼痛、风气:金不换叶,捣汁冲酒服。渣加毛脚蟹捣烂敷。如风气,只用渣敷。(《慈航活人书》)

    ③治肿毒初起:金不换叶五钱,捣碎,陈酒煎服。(《百草镜》)

    ④治月经不调:土大黄鲜叶五至七枚,水煎,冲甜酒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    临床应用

   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:鲜土大黄叶1~2两,水煎,每日分2~3次口服或鼻饲。共治疗120例,凡轻型与普通型病人单独使用,对重型与极重型病人则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。结果治愈102例,好转5例,无效7例,死亡6例。根据临床观察,土大黄叶有退热效果,应用于其他病毒感染疾患也有一定作用,其作用原理尚待进一步研究。服药后除个别有腹泻外,无其他不良反应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土大黄叶拼音注音Tǔ Dài Huánɡ Yè别名

    金不换叶、晕药叶

    出处

    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mex obtusifolius L.[R.madaio auct.non Makino

 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原野山坡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肥厚且大,黄色。茎粗壮直立,高约1m。根生叶大,有长柄;托叶膜质;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;茎生叶互生,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茎上部叶渐小,变为苞叶圆锥花序,花小,紫绿色至绿色,两性,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;花被片6,淡绿色,2轮,宿存,外轮3片披针形,内轮3片,随果增 大为果被,缘有牙齿,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;雄蕊6;子房1室,具棱,花柱3,柱头毛状。瘦果卵形,具3棱,茶褐色。种子1粒。花果期5-7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叶皱缩。展平后基生叶有长柄;托叶鞘膜质,脱落;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,长20-30cm,宽12-20cm,先端钝或钝圆,基部心形或歪心形,叶下面有明显的小瘤状突起。茎生叶卵状披针形,较小。

    性味

    苦;酸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;消肿散瘀。主肺痈;肺结核咯血;痈疮肿毒;痄腮;咽喉肿痛;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纲目拾遗》:治虫伤,用叶捣涂。治肺痈。2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敷疮。3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止血行血,散瘀生新,解热去风。4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止头晕,清血热。5.《本草推陈》:治咽喉肿痛,丹毒,大头瘟,痄腮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。6~7月采。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。原形态刺槐,又名:洋槐、胡藤。落叶乔木或灌木,高至25米左右。树皮褐色,有深裂槽;枝上具刺针。叶互生;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沙蓬拼音注音Cì Shā Pénɡ别名猪毛菜、大翅猪毛菜(《东北植药图志》),扎蓬棵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风滚草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藜科植物刺沙蓬的全草。夏季开花时割取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沙质土、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Hǎi Sōnɡ别名刺松藻来源藻类绿藻门刺海松Codium fragile (Sur.)Hariot,以叶状体入药。性味甘、咸,寒。功能主治驱蛔虫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猬皮拼音注音Cì Wei Pí别名猬皮、刺鼠皮、刺球子皮来源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.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。将皮剥下,撒上一层石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别名刺玫果、红根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.,以花、果和根入药。夏季采花,阴干;果期采果,春秋采根。性味花:甘、微苦,温。果:酸,温。根: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花:止血,和血,解郁调经。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