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石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来源

    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(Fr.)Kernst.,以叶状体入药。夏季雨后或小雨天采收,去杂质,晒干。

    性味

    苦、微涩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消炎,镇痛,涩精。用于梦遗。外用治外伤出血,烧烫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2钱。外用适量,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处

    《陕西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全体。6~7月于雨后采收,去杂质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岩石上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地衣体灰白色,颗粒状,紧贴在基质上,外表似沉积物。子器黑色,圆盘状,直径1~2毫米;子囊下层无色;侧丝不分枝,紧密排列;子囊长椭圆形;孢子1个,无色,1室,椭圆形,壁厚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微涩,性平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,消炎,镇痛,涩精。治外伤出血,烫火伤,梦遗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钱。外用:研末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外伤出血:石霜三钱,太白三七二钱,共研细粉,撒敷患处。

    ②治烫火伤:石霜适量,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伤处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石霜拼音注音Shí Shuānɡ出处

    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叶状体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coblastus alpinus (Fr.)Kernst.

    采收和储藏:6-7月于雨后或小雨天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岩石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叶状体灰白色,颗粒状,紧贴于基质上,外观似沉积物。子囊盘黑色,圆盘状,直径1-2mm;侧丝不分枝,紧密排列,子囊长椭圆形,内有1个孢子,孢子无色,椭 圆形,1室,壁厚。

    归经

    肾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微涩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止血;敛疮;涩精。主外伤出血;烫火伤;梦遗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别名沙达木、十两叶来源鼠李科苞叶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.-Mazz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布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利胆退黄。主治黄疸型肝炎,肝硬化腹水。用法用量2~5钱,水煎服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苞蔷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别名猴局根、金柿根(《闽东本草》)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的根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、路边、林边、溪边。分布浙江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原形态硕苞蔷薇,又名:苞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荜澄茄拼音注音Bì Chénɡ Qié英文名FRUCTUS LITSEAE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(Lour.) Pers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性状本品呈类球形,直径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荜茇拼音注音Bì Bá别名荜拔、鼠尾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来源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.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。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性状本品呈圆柱形,稍弯曲,由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荜茇根拼音注音Bì Bá Gēn别名荜拨没(《本草拾遗》)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根。化学成分根含胡椒碱、荜茇明碱、荜茇明宁碱。茎含荜茇明碱。药理作用荜茇明碱有明显降低狗血压的作用,阿托品及抗组织胺药对其降压作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