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水折耳

    拼音注音Shuǐ Zhé ěr别名

    白折耳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    来源

    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全草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坡阴处及水沟边。分布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白苞裸蒴,又名:总苞裸蒴。

    多年生匍匐草本。茎细弱,长30~50厘米。叶互生,阔卵状肾形,长4~8厘米,宽4~10厘米,全缘,基部心形,叶脉明显;叶柄长2~8厘米,基部扩大抱茎。总状花序,与叶对生;花下具苞片,在花序上部的苞片小形,比子房短,在花序基部的3~4苞片特大,白色,形似总苞;无花被;雄蕊6;子房下位,心皮4,胚珠多数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平,味甘淡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肺痨咳嗽,跌打损伤,腹胀水肿,白带,白浊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3两;或炖肉吃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咳嗽:白折耳二两,炖肉吃。

    ②治腹胀水肿:白折耳三两,炖肉吃,或煎淘米水服。

    ③治白带、白浊:白折耳一两,煮甜酒吃。

    ④治跌打损伤:白折耳三钱,蒸酒服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果卫矛拼音注音Cì Guǒ Wèi Máo别名扣子花、岩风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密林潮湿岩缝中。分布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攀援状灌木,高达6米。树皮灰褐色,小枝具四棱。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Guǒ Gān Cǎo别名胡苍耳、马狼秆、马狼柴、狗甘草来源豆科甘草属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.,以根及果实入药。根全年可采;果秋冬成熟后采,均晒干。性味甘、辛,温。功能主治果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Guǒ Sū Mù别名忙果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苏木的叶。夏季采集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疏林灌木丛、海边村庄荒地上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原形态藤状灌木,全株有下弯的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果藤别名大胶藤、牛蹄麻、鸡冠麻来源梧桐科刺果藤Buettneria aspera Colebr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性味涩、微苦,微温。功能主治祛风湿,壮筋骨。主治产后筋骨痛,风湿骨痛,腰肌劳损。外用......
  • 别名藤杜仲[云南丽江]来源卫矛科刺果藤仲Euonymus acanthocarpus Franch. var. scandens (Loes.) R. A. Blak.,以藤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性味苦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通经活络。主治风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