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树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树葱拼音注音Shù Cōnɡ别名

    石葱、蜈蚣草、毛兰

    来源

    兰科毛兰属植物树葱Eria pannea Lindl.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研末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凉。

    注意

    孕妇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,解毒消肿。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,痈疮疖肿,烧烫伤,药物(水马桑、蕈类、一支蒿、草乌、断肠草、磷化锌等)中毒,荨麻疹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3~5钱。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树葱拼音注音Shù Cōnɡ别名

    石葱、蜈蚣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岩葱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兰科植物指叶毛兰全草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鲜用或晒干研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常附生于岩石上和树干上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约20厘米。根茎横走,有节,节下具丛生的黄褐色细须根。叶密集基出,扁圆线形,肥厚,肉质,中空,多汁,深绿色,先端钝尖,叶长15~20厘米,宽0.5~0.8厘米,厚0.3厘米;叶基部有鞘抱茎。总状花序长约5厘米,顶生或生于叶腋之间,有1~4朵花;花小,长12毫米,橙黄色。蒴果小,具棱,内有多数种子。花期夏季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,凉。"

    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淡,凉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孕妇忌服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散瘀,清热解毒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痈疮疖肿,汤火伤。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活血通络,散瘀。治跌打损伤。"

    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接骨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痈疮疖肿,烫火伤,药物中毒。"

    ③《文山中草药》:"解毒,解痉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骨折:岩葱、白芨、胡椒。捣烂包敷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
    ②治药物(水马桑、蕈类、一支蒿、草乌、断肠草、磷化锌)中毒,荨麻疹:石葱干品一至三钱。水煎服,日服二次。(《文山中草药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树葱拼音注音Shù Cōnɡ别名

    石葱、蜈蚣草、岩葱、毛兰

    英文名Herb of Digitateleaf Eria出处

    出自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指叶毛兰全草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ria pannea Lindl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蒸生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800m上下的山坡阔叶林中树上或树下岩石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指叶毛兰,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约20cm。具匍匐根茎。除叶外,均被白色绒毛。茎短,在根茎上,每相距2-5cm具3-4枚叶,下部生根。叶肉质,圆柱形,长4-20cm,粗约3mm,具槽,先端钝,基部套迭。总状花序腋生,有花1-3朵;花苞片小,卵状三角形;花被片外面被白色绒毛,内面黄褐色,疏生绒毛;中萼片卵状长圆形;侧裂片卵状三角形,明显较大,背面具龙骨,顶端急尖;萼囊较长,先端钝;花瓣椭圆形,与中萼片等长,唇瓣深褐色,肉质肥厚,长圆形,长约1cm,宽5mm,先端钝,基部和先端各具1粒胼胝体,边缘稍波状;蕊柱短,具蕊柱足;花粉块8,棍棒状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心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凉

    注意

   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孕妇忌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腰腿痛;跌打损伤;骨折;痈疮疖肿;烫火伤;药物中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活血通络,散瘀。治跌打损伤。

    2.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接骨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痈疮疖肿,烫火伤,药物中毒。

    3.《文山中草药》:解毒,解痉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ǎi Jiǎo Nán别名矮叶南、矮子南、小白花草、矮陀陀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单叶地黄连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nronia unifoliolata Oliv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生境分布生态环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山谷或山坡杂木林中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河南、陕西,甘肃等地。原形态红叶甘橿,又名:桂子树。落叶乔木,高达10米。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矮脚罗伞拼音注音ǎi Jiǎo Luó Sǎn别名雪下红、珊瑚珠(《花镜》),短脚三郎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小罗伞(《陆川本草》),矮茶风、毛茎紫金牛(《四川中药志》),九节龙、地茶、猴接骨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矮脚苦蒿拼音注音ǎi Jiǎo Kǔ Hāo别名鱼胆草、苦艾、劲直假蓬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金龙胆草(《四川中草药通讯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。秋季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荒地、路旁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。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矮脚龙胆拼音注音ǎi Jiǎo Lónɡ Dǎn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小龙胆草的全草。秋、冬采收,洗净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较高山地的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广东等地。原形态小龙胆草:矮小草本,高约4厘米。茎单生或数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