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四脚蛇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四脚蛇拼音注音Sì Jiǎo Shé别名

    草绿龙蜥

    来源

    有鳞目飞蜥科草绿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,以全体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四川。

    性味

    咸,寒。有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主治瘿瘤结核,瘰疬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1~2只,泡油或研末用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四脚蛇拼音注音Sì Jiǎo Shé别名

    草绿龙蜥

    出处

    《四川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鬣蜥科动物草绿龙蜥全体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常活动于路旁、荒山坡的石头及泥土上,善爬行。分布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全长约20余厘米,尾极长,约占全长的2/3。全体被有鳞片。吻钝圆,吻长为眼径的1.5倍;鼻孔在鼻鳞的中央;鼻鳞、吻鳞、第1枚上唇鳞之间各介有2~3枚小鳞;头部鳞大小不等,均具棱;有鼓膜,鼓膜处覆有小鳞;眼睑发达,能动,瞳孔圆形。背鳞及体侧的鳞较小;背中央有鬣鳞,愈向后愈小,至尾部消失;其两外侧各有1行棱鳞。体色多变异,常见者为草绿色或棕绿色。头部有5~6条深横纹;躯干部有4~5条宽横斑,两傅有黄色宽纵纹,纵纹外侧为紫黑色纹;四肢具横纹,尾部有20余条深浅相间的环纹;腹面白色。指、趾侧扁,各5,指、趾端均具锐爪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寒,味咸,有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瘿瘤结核,瘰疬及九子烂疡未溃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炕干研末。外用:浸蛋内调涂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瘰疬未溃及瘿瘤结核症:用鸡蛋一个,于顶端打一孔,将四脚蛇切碎装入蛋内,封固,挂于当风处,冬季经七周后,取下,用火炕干研细。每次服一分,兑黄酒吞下。

    ②治九子烂疡:用绿壳鸭蛋一个,在顶端打一孔,将四脚蛇放入蛋内封固,悬挂于当风处,夏季约经四星期;等蛇化后,与蛋汁搅匀,搽患处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四脚蛇拼音注音Sì Jiǎo Shé别名

    公蛇

    英文名Lizard出处

    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鬣蜥科动物草绿龙蜥的全体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et Dunn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捕后处死,鲜用或烘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边、路旁的草丛及乱石中以昆虫为食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草绿龙蜥,体长75mm左右,尾长约为体长的2倍。吻钝圆,吻长为眼径的1.5倍;鼻孔在鼻鳞的中央;鼻鳞、吻鳞与第1枚上唇鳞之间各介有2-3枚小鳞;鼓膜处覆以细鳞。头部鳞片大小不一,均具棱,颞部上方有数枚分散的锥鳞;背鳞小,体侧鳞更小;背脊鬣鳞起向后越小,至尾基部消失;鬣鳞两外侧有一纵行棱鳞,尾略侧扁,末端成鞭状;背腹鳞片均具棱,四肢的棱鳞较大。咽喉部有横沟褶,褶部的鳞细小,后肢前伸时可达眼后方,雄性在生殖季节有喉囊,鬣鳞发达。生活时体色斑纹有变异最常见者为草绿色或棕绿色;头部有5-6条深横纹;背部有4-5条宽横纹;四肢肯横纹;尾部有20余条深浅相间之环纹;腹面白色,喉部微带灰黑色纹。指、趾侧扁,各5指、趾端均具锐爪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肾经

    性味

    味咸;性寒;有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消瘿;软坚散结。主瘿瘤;结核;瘰疬未溃;痈肿疮毒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油浸或酒泡,涂敷。内服:焙研,每次1-2g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别名刺玫果、红根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.,以花、果和根入药。夏季采花,阴干;果期采果,春秋采根。性味花:甘、微苦,温。果:酸,温。根:苦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花:止血,和血,解郁调经。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别名刺莓果、刺木果英文名Dahurian Rose Fruit, Fruit of Dahurian Rose出处出自《黑龙江中药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、光叶山刺玫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出处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。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。用法用量刺玫花3~6朵,煎水服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英文名Flower......
  • 别名乳蚕、小刺瓜、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[Cyathella corymbosa (Wight) Tsiang et Zhang]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性味甘、淡,平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别名刺梭罗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岩缝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灌木,茎枝均具针刺。叶互生,硬革质,有柄,叶片长椭圆形,长1.2~2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