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丝瓜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丝瓜蒂拼音注音Sī Guā Dì出处

    《本草求原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粤丝瓜瓜蒂。夏、秋季采取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丝瓜"条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学圃杂疏》:"治小儿痘。"

    ②《本草求原》:"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。"

    复方

    治喉痛:丝瓜蒂(煅末)、白鹅屎(煅)、冰片。研合吹喉。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丝瓜蒂拼音注音Sī Guā Dì别名

    甜丝瓜蒂

    英文名Towel Gourd Base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求原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瓜蒂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ffa cylindrica (L.) Roem. Luffa acutangula(L.)Roxb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食用丝瓜时,收集瓜蒂,鲁用或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枝粗糙,有棱沟,有微柔毛。茎须粗壮,通常2-4枝。叶互生;叶柄粗糙,长10-12cm,近无毛;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,长宽均为10-12cm,通常掌状5-7裂,裂片三角形,中间较长,长8-12cm,洗端尖,边缘有锯齿,基部深心形,上面深绿色,有疣点,下面浅绿以,有短柔毛,脉掌状,具白色长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通常10-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,花序梗粗壮,长12-14cm,花梗长2cm;花萼筒钟形,被短柔毛;花冠黄色,幅状,开后直径5-9cm,裂片5,长圆形,长0.8-1.3cm,宽0.4-0.7cm,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,外面具3-5条突起的脉,雄蕊5,稀3,花丝6-8mm,花初开放时稍靠合,最后完全分离;雌花单生,花梗长2-10cm;花被与雄花同,退化雄蕊3,子房长圆柱状,有柔毛,柱头3,膨大。果实圆柱状,直或稍弯,长15-30cm,直径5-8cm,表面平滑,通常有深色纵条纹,未成熟时肉质,成熟后干燥,里面有网状纤维,由先端盖裂。种子多数,黑色,卵形,扁,平滑,边毋狭翼状。花、果期夏秋季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微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解毒;化痰定惊。主痘疮不起;咽喉肿痛;癫狂;痫证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-3g;或入散剂。外用:研为细粉,吹喉或搐鼻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学圃杂疏》:治小儿痘。

    2.《本草求原》:丝瓜蒂同金针菜治一切咽喉肿痛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干流出的液汁。10~11月采收。功能主治治齁病。用法用量内服:同人乳蒸化,2~3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Shā Huā别名砂仁花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。性状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,全体呈淡紫色,花朵细软而小;花序梗长20~30厘米,有节;切段者长2厘米。稍有香气。性味《中国医学大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Huā Mù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车轮梅的枝叶或根。全年可采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间戒溪边灌木丛中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原形态车轮梅,又名:春花、石斑木、雷公树、凿角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春花胡枝子拼音注音Chūn Huā Hú Zhī Zǐ出处《全展选编·外科》来源为豆科植物春花胡枝子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山地、溪谷边灌丛中。分布福建、浙江等地。原形态直立灌木。枝条疏被长绒毛。3出复叶,互生;小叶椭圆形或卵状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曾青拼音注音Cénɡ Qīnɡ别名朴青(《石药尔雅》),层青(《造化指南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层状者。原形态矿物形态详“扁青“条。炮制《雷公炮炙论》:“凡使曾青,勿用夹石及铜青,若修事一两,要紫背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