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雀脑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雀脑拼音注音Què Nǎo出处

    《别录》

    来源

   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脑髓

    归经

    《滇南本草》:"入肾。"

    性味

    《别录》:"平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聤耳,冻疮。

    ①《别录》:"主耳聋。"

    ②孟诜:"涂冻疮。"

    ③《滇南本草》:"兴阳泄精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聤耳:雀脑以棉裹少许,塞耳中。(《圣济总录》)

    ②治小儿冻疮:雀儿脑髓涂之。(《子母秘录》)

    ③治冻疮:腊月雀脑子,烧灰研细,小油调,涂冻疮口上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雀脑拼音注音Què Nǎo英文名Sparrow brains出处

    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sser montanus (Linnaeus)

    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杀死后取出脑髓,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多栖于有人类活动的地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遍布全国。

    原形态

    麻雀,小型鸟类。体长约12cm。嘴粗短,圆锥状,黑色。虹膜暗红褐色。额、后颈纯栗褐色。眼下缘、眼先、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;颊、耳羽和颈侧白色,耳羽后部具有黑色斑块。上体砂褐色,翕和两肩密布黑色粗纹,并缀以棕褐色。两翅的小覆羽纯栗色,中和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,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缘;小翼羽、初级覆羽及全部飞羽均为黑褐色,各羽具有狭细的淡棕褐色边缘;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,除第1枚外,其余羽基和近羽端两处,形稍扩大,成2道横斑状;内侧次级飞羽的缘纹较宽,棕色也较浓。尾暗褐色,羽缘较淡。胸和腹淡灰近白,沾有褐彩,两胁转为淡黄色,尾下覆羽较胁羽更淡。脚和趾均为黄褐色。

    归经

    肾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性平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肾兴阳;润肤生肌。主肾虚阳痿;耳聋;聤耳;冻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塞耳;外涂或烧研调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聤耳: 雀脑以棉裹少许,塞耳中。(《圣济总录》)④治小儿冻疮: 雀儿脑髓涂之。(《子母秘录》)⑤治冻疮: 腊月雀脑子,烧灰研细,小油调,涂冻疮口上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别录》:主耳聋。

    2. 孟诜:涂冻疮。

    3.《滇南本草》:兴阳泄精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ì Lǎo Yā出处《黑龙江中药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或树皮。春季采收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中,或林缘附近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地。原形态辽东楤木,又名:龙牙梅木、刺龙牙、虎阳刺。小乔木,高1.5~3米。树皮灰色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ù别名野茨菇、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Thwaites [L. heterophylla Schott],以根状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消炎,止痛,消食,健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Yuán Suī别名马刺、香信、假芫荽、簕芫荽、山芫荽、大叶芫荽来源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,阴干或鲜用。性味辛、微苦,温。功能主治疏风解热,健胃。用于感冒,麻疹内陷......
  • 别名野花椒、岩椒来源芸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.,以根、果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0.57~2.0%。性味辛、麻,温。功能主治温中散寒,止痛,杀虫,避孕。主治胃痛,风湿关节痛,避孕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Xiàn Cài别名刺苋、野苋菜、野刺苋、假苋菜、猪母刺、白刺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.,以全草或根、茎、叶入药。夏秋采挖,分别晒干备用。性味甘、淡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,凉血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