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枇杷叶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枇杷叶露拼音注音Pí Pá Yè Lù别名

    枇杷露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纲目拾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叶的蒸馏液

    性味

    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淡,性平。"

    ②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苦,平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,和胃,化痰,止咳。治肺热咳嗽,痰多,呕逆,口渴。

    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解热和气,止咳下痰。"

    ②《金氏药帖》:"清肺宁嗽,润燥解渴。"

    ③《许帖》:"和胃。"

    ④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清肺和胃,下气降火,消痰止嗽。治肺有伏热,久嗽不止,呕逆口渴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炖温,1~2两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枇杷叶露拼音注音Pí Pá Yè Lù别名

    枇杷露

    英文名distilled liquid of Loquat leaf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枇杷叶的蒸馏液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riobotrya japonica(Thunb.) Lindl.[Mespilus japonica Thunb.]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常栽种于村边、平地或坡边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枇杷 常绿小乔木,高约10m。小枝粗壮,黄褐色,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。叶片革质;叶柄短或几无柄,长6-10mm,有灰棕色绒毛;托叶钻形,有毛;叶片披针形、倒披针形、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12-30cm,宽3-9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,上部边缘有疏锯齿,上面光亮、多皱,下面及叶脉密生灰棕色绒毛,侧脉11-21对,圆锥花序顶生,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;花直径1.2-2cm;萼筒浅杯状,萼片三角卵形,外面有锈色绒毛;花瓣白色,长圆形或卵形,长5-9mm,宽4-6mm,基部具爪,有锈色绒毛;雄蕊20,花柱5,离生,柱头头状,无毛。果实球形或长圆形,直径3-5cm,黄色或橘黄色;种子1-5颗,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1-1.5cm,褐色,光亮,种皮纸质。花期10-12月。果期翌年5-6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淡;平;无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肺止咳;和胃下气。主肺热咳嗽;痰多;呕逆;口渴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隔水炖温,30-60ml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解热和气,止咳下痰。

    2.《金氏药帖》:清肺宁嗽,润燥解渴。

    3.《许帖》:和胃。

    4.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清肺和胃,下气降火,消痰止嗽。治肺有伏热,久嗽不止,呕逆口渴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 Dú Cǎo别名筋骨草、散血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juga macrosperma Wall. Ex Benth.采收和储藏:2-3月花开时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Dǎo Zènɡ别名七星箭[四川]来源蓝雪科角柱花属植物紫金莲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蓝雪花C. plumbaginoides Bunge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。性味甘、辛,温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ò Lán别名苤蓝、撇蓝、茄连、甘蓝、玉蔓青、芥兰头、玉头、香炉菜。出处本品载于《滇南本草》,原名苤蓝。《农政全书》“芥蓝“条载:“但食根之菜,如芥、芦菔、蔓青之属,魁皆在土中;此则魁在土上,为异耳。“所述特征与球茎甘蓝一致。《纲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斑叶兰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别名小叶青、小青、麻叶青、银线莲、蕲蛇药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. f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挖,鲜用或洗净晒干。性味淡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 Gēn别名野洋参根(《贵州草药》)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或小斑叶兰的根茎及根。夏、秋采挖。功能主治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补虚。“复方①治肾气虚弱,头目眩晕,四肢乏力:野洋参根一两,蒸鸡或炖猪肉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