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麻叶绣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麻叶绣球拼音注音Má Yè Xiù Qiú别名

    碎米丫、山茴香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根皮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绣球绣线菊,又名:珍珠梅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珍珠绣球。

    灌木,高达1.5米。小枝细,无毛。叶卵形至菱状卵形,长2~5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钝,边缘有缺刻样钝锯齿,常为不明显的3~5裂,两面无毛,下面苍绿色,有稍凸出之脉;叶柄长6~8毫米。花白色,杂性,成较小的伞形花序,径约3厘米;花萼裂片卵形,先端尖;花瓣宽倒卵形;雄蕊多数;雌蕊5。蓇葖果直立,无毛,有反折或展开的花柱,萼宿存。花期4~5月。

    性味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微温,味辛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咽喉肿痛,跌打内伤,白带,疮毒。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调气止痛。治白带,疮毒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: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浸油搽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跌打内伤,瘀血积滞疼痛:麻叶绣球根(干的)二两,泡酒一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两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    ②治咽喉肿痛:珍珠梅根一两,半边莲、金银花各五至六钱,水煎,加白糖服。(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)

    ③治白带:麻叶绣球根三钱,蒸白糖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    ④治碎米疮:麻叶绣球根皮适量,研末泡菜油,搽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麻叶绣球拼音注音Má Yè Xiù Qiú别名

    碎米桠、山茴香

    英文名Root of Blume Spiraea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或根皮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iraea blumei G.Don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呆挖取根、根皮,洗净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000m的向阳山坡、杂木林内或路旁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绣球绣线菊 灌木,高1-2m。小枝细,开张,稍弯曲,深红褐色或暗灰褐色,无毛,冬芽小,卵形,先端急尖或圆钝,无毛,有数个外露鳞片。单叶互生;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,长2-3.5cm,宽1-1.8cm,先端圆钝或微尖,基部楔形,边缘自近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钝缺刻状锯齿或3-5浅裂,两面无毛,下面浅蓝绿色,基部具有不明显的3脉或羽状脉。伞形花序有总梗,无毛,具花10-25朵;花梗长6-10mm,无毛;苞片披针形,无毛;花直径5-8mm;萼筒钟状,外面无毛,内面具短柔毛;萼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,先端短渐尖或急尖,内面疏生短柔毛;花瓣宽倒卵形,先端微凹,长2-3.5mm,宽几与长相等,白色;雄蕊18-20,较花瓣短;花盘由8-10个较薄的裂片组成,裂片先端有时微凹;子房无毛或仅在腹部微具短柔毛,花柱短于雄蕊。蓇葖果直立,无毛,花柱位于背部先端,倾斜开展,萼片直立。花期4-6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栽培

  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寒、耐旱、耐贫瘠,宜选排水良好、疏松湿润的土壤栽培。

    栽培技术 用种子、扦插和分株繁殖法。种子育苗移栽法:2-3月将种子撒播于半干半湿的苗床上,覆土0.5-1cm,保持湿润,约1星期可萌发。苗培育1年,移栽至苗圃,培养2-3年,苗高80cm左右时即可出圃定植。扦插法:春季,选取一年生枝条,剪成12-15cm长作插穗,按行株距15cm×10cm扦插,插后浇水,遮荫,插活后移栽于苗圃,培育2-3年,便可出圃。分株法:10-11月,挖出植株,抖去泥土,分成5-7枝为1束栽种,按行株距80cm×50cm开穴定植。

   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进行中耕除草1-2次,冬季施厩肥1次。

    病虫害防治 有蚜虫为害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心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辛;微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止痛,解毒祛湿。主跌打损伤,瘀滞疼痛,咽喉肿痛,白带,疮毒,湿疹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;或侵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,浸油搽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跌打内伤,瘀血积滞疼痛:麻叶绣球根(干的)二两,泡酒一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两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②治咽喉肿痛:珍珠梅根一两,半边莲、金银花各五至六钱,水煎,加白糖服。(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)③治白带:麻叶绣球根三钱,蒸白糖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④治碎米疮:麻叶绣球根皮适量,研末泡菜油,搽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调气止痛。洽白带,疮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别名野花椒、岩椒来源芸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.,以根、果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。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0.57~2.0%。性味辛、麻,温。功能主治温中散寒,止痛,杀虫,避孕。主治胃痛,风湿关节痛,避孕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Xiàn Cài别名刺苋、野苋菜、野刺苋、假苋菜、猪母刺、白刺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.,以全草或根、茎、叶入药。夏秋采挖,分别晒干备用。性味甘、淡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,凉血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苞南蛇藤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,以根、茎和果实入药。全年采根,春秋割取茎,秋采果实,晒干。性味甘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叶。0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储藏:秋后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