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马鬃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马鬃参别名

    补草根、小白棉

    来源

    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.,以根、全草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云南。

    性味

    甘、苦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除湿,通经活络。主治小儿乳毒(吃宿奶)腹泻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配方用,2~3钱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华本草》:马鬃参拼音注音Mǎ Zōnɡ Shēn别名

    补草根、小白锦

    英文名Argent Bluebellflower出处

    始载于《丽江中草药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总花蓝钟花的根或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-3600m的干旱山坡、沙丘或松林间沙地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西北部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总花蓝钟花 多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茎基粗壮而木质化,具宿存的鳞片,鲜片少数,卵形,长约2mm。茎上升,木质化,不分枝或具多数短枝,密被灰白色茸毛。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,几无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0.5-1cm,宽1-3mm,先端渐尖,基部急尖,最宽处在中部以下,边缘强烈反卷,全缘,两面均被疏柔毛。花单生于主茎和分枝顶端,常偏向茎之一侧而呈总状花序式样,几无梗;花萼筒状,花期筒长约8mm,内外被毛;花冠力筒状钟形,长2.8-3.5cm,蓝色或紫色,外面无毛,内面喉部密生柔毛,裂片倒卵状长圆形,长0.9-1.2cm,先端常簇生数根刚毛。花期8-9月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苦;性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健脾附温;舒筋活络。主脾虚乏力;小儿泄泻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丽江中草药》:有健脾除湿的功能。用于小儿腹泻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常山拼音注音Bái Chánɡ Shān出处李承祜《药用植物学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。8~10月采挖,晒干。原形态①玉叶金花又名:鹅儿花。常绿蔓状小灌木,高可达5米。小枝披柔毛。单叶对生,具短柄;叶膜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别名火镰扁豆、峨眉豆,扁豆子、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来源本品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秋、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别名扁豆壳来源即白扁豆的种皮性味甘,微温。功能主治性味功能,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无壅滞之弊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别名托柄菇、平缘托柄菇、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布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。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。性味苦,温。功能主治追风,散寒,舒筋,活络。备注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接骨拼音注音Bái Jiē Gǔ别名接骨草、玉接骨、接骨丹、金不换、橡皮草、白龙骨、六厘草、猢狲节根、血见愁[浙江]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(S. Moore) E.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