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猫花

    拼音注音Māo Huā别名

    蜂糖罐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蜂糖花、来江藤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猫眯花(《贵州草药》),蜜桶花、蜂蜜果、铁林杆、小白叶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叶上花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野连翘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四川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玄参科植物小叶来江藤全草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半阴坡处的石岩缝隙或山坡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江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常绿半匍匐灌木,新枝被淡黄褐色星状毛。叶对生,具短柄;叶披针形,长3.5~11.5厘米,宽1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脏形,全缘,上面光滑,下面被淡褐色茸毛,叶脉显着。花腋生,单一或成对;小苞片2,线状披针形;花萼钟状,5齿裂,上具5棱,长约1.5厘米,被淡褐色的茸毛;花冠漏斗状,长2.5厘米,暗紫棕色,有茸毛,2唇形,下唇平展较短,3裂,上唇较宽而长,2裂;雄蕊4,2强,较花冠为短:花丝下部扁平;花柱线状,柱头单一。蒴果卵圆形,顶端尖,长约1.2厘米;种子小,有膜质延长的翅。花期11~12月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凉,味微苦。"

    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涩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利湿,清热止血。治风湿,浮肿,泻痢,黄疸,吐血,心悸,骨髓炎。

    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痢疾,消浮肿,止咳血。"

    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心惊肉跳,烧热不退及呕吐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4~8钱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泻痢:蜂糖罐根煎水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    ②治痨伤咳嗽吐血:鲜蜂糖罐花一两,煎水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    ③治心惊肉跳:猫花、朱砂、鹰爪风、天麻、酸枣仁,炖肉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    ④治风湿、一身浮肿:蜂糖罐、白菖蒲、石菖蒲、艾。等分,煎水洗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    ⑤治化脓性骨髓炎:蜜桶花根一两,泡酒一斤,日服二至三次,每次10毫升。

    ⑥治骨内膜炎,破伤风,风湿,跌打:蜜桶花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

    ⑦治黄疸型肝炎:蜜桶花一两,红糖为引,水煎服。(⑤方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
    ⑧治感冒发热:蜜桶花一至三钱,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别名咳嗽草、大铁树把、半灌木千斤拔来源豆科蚌壳草Moghania fruticulosa (Wall. ex Call.) Wang et Tang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性味微苦、甘,凉。功能主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蚌壳草根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 Gēn别名咳嗽草、大铁扫把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。秋、冬采。洗净,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区半山坡灌木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半灌木,幼枝被毛。单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蚌泪拼音注音Bànɡ Lèi别名活蚌水(《本经逢原》),蚌清水(《泉州本草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、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蚌类的体内分泌液。功能主治清热,明目,解毒。治消渴,赤眼,烫伤。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蚌粉拼音注音Bànɡ Fěn别名蚌蛤灰(《千金方》),蜃灰(《纲目》),蚌壳粉(《本草述》),蚌壳灰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、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。取蚌壳洗净,刮去黑皮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蚌肉拼音注音Bànɡ Ròu别名河歪(《本草再新》),河蛤蜊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、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。全年均可捕捉。原形态①背角无齿蚌贝壳2片,呈具有角突的卵圆形,壳长约为壳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