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猫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猫肉拼音注音Māo Ròu别名

    家猫

    来源

    食肉目猫科Felis ocreata domestica Brisson,以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全国各地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滋补,袪风,解毒。主治虚劳体瘦,瘰疬,风湿痹痛,溃疡及烫火伤等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4~8两;外用猫肉炼油涂敷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猫肉拼音注音Māo Ròu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猫科动物

    生境分布

    性较柔顺,善跳跃及攀援。视觉、听觉灵敏。喜捕鼠类,有时亦食蛙、蛇等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。

    原形态

    猫(《诗经》),又名:猫狸(《肘后方》),家狸(《唐本草》),乌圆(《格古要论》)。

    体长约60厘米,尾有长短之别。头部及颜面略圆。上唇中央2裂,口周列生20~30根长的刚毛。耳短小,能自由转动。眼大,瞳孔在强光下缩成线状,黑暗中扩大成圆形。舌面粗糙,有许多向后的扁平的乳头突,适于舐取骨上附肉。躯体较长,四肢较短,趾行性,前肢5趾,后肢4趾,具有能伸缩的锐爪,趾底有柔软的肉垫。全身被软毛,毛色不一,有黄、黑、白、灰褐等色及狸斑。

    归经

    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肝、肾。"

    性味

    甘酸、温。

    ①《纲目》:"甘酸,温,无毒。"

    ②《医林纂要》:"酸甘,平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甘酸咸,无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本经逢原》:"助湿发毒,有湿毒人忌之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虚劳,风湿痹痛,瘰疬,恶疮,烫伤。

    ①《纲目》:"治劳疰,鼠瘘。"

    ②《本草求真》:"补血,治痨疰,又治瘰疬。"

    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风湿痹痛,散瘰疬结核,补虚劳,消虫胀,疗汤火伤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煮食或煅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灰研末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瘰疬有核、脓血出者:猫狸一物,料理作羹如食法,空心进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    ②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猫肉适量,煮熟连汤随意吃。(《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猫肉拼音注音Māo Ròu别名

    猫、猫狸、家狸、乌圆

    英文名Cat as food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猫科动物家猫的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elis domestica Brisson

    采收和储藏:随时杀猫取肉,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性较驯良,爱清洁,善跳跃及攀援。视、听觉灵敏;喜捕鼠类,好食荤腥之物。

    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家猫,体长约为50cm,重2-3kg。头圆吻短,上唇中央2裂,口周列生20-30根刚毛。眼较圆,耳竖立,多呈三角形。瞳孔于阳光下缩成线状,黑暗中扩大成圆形。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,爪能伸缩。尾较长,但短于体长。全身被软毛,色泽不一,有白、黑、黄、灰色或双色、三色相杂。我国各地饲养的家猫,绝大多数个体全身被有横纹。

    归经

    肝、脾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酸;性温

    注意

    湿毒内盛者禁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虚劳;祛风9湿;解毒散结。主虚劳体瘦;风湿痹痛;瘰疬恶疮;溃疡;烧烫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煮汤,125-25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烧灰研末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瘰疬有核、脓血出者:猫狸一物,料理作羹如食法,空心进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②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:猫肉适量,煮熟连汤随意吃。(《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纲目》:治劳疰,鼠瘘。

    2.《本草求真》:补血,治瘩洼,又治瘰疬。

    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风湿痹痛,散瘰疬结核,补虚劳,消虫胀,疗汤火伤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ái Zǐ Cǎo别名黑阳参、狗舌草、牛舌头菜来源紫草科长蕊斑种草属植物长蕊斑种草Antiotrema dunnianum (Diels) Hand.-Mazz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集,切片晒干。性味苦、微甘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养阴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、山乌龟、一滴血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横切或纵切成片,晒干。生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线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别名黄脊游蛇、白脊蛇、黄脊蛇、白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(Peters),以去内脏全体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。功能主治袪风湿。主治风湿关节疼痛,麻木不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别名贝茜花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。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处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等地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0~60厘米。根茎长达10厘米......
  • 别名白花茶匙红、白花塔仔草、老虎花、毛绣球防风、白风轮菜、银针七、北风草、灯笼花来源唇形科白蜂窝草属植物白绒草Leucas mollisima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,晒干,或四季随采随用。性味甘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清肺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