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龙葵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龙葵根拼音注音Lónɡ Kuí Gēn出处

    《本草图经》

    来源

    茄科植物龙葵,夏、秋采收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纲目》:"苦微甘,寒,无毒。"

    注意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凡虚寒而无实热者忌用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痢疾,淋浊,白带,跌打损伤,痈疽肿毒。

    ①《本草图经》:"龙葵根与木通、胡荽煎汤服,通利小便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疗痈疽肿毒,跌扑伤损,消肿散血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0.8~1两)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痢疾,妇女白带,男子淋浊:鲜龙葵根八钱至一两(干的五至八钱),和水煎成半小碗,饭前服,日服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  ②治睾丸炎:龙葵鲜根、灯笼草各-两,青皮鸭蛋二枚。加水同煮熟,服汤食蛋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③治风牙虫痛:龙葵根煎汤含漱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④治发背痈疽成疮者:龙葵根一两,麝香一分(研)。先捣龙葵根,罗为末,入麝香研令匀,涂于疮上。(《本草图经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龙葵根拼音注音Lónɡ Kuí Gēn英文名Root of Black Nightshade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图经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龙葵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num nigrum L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原形态

    一年生草本,高约25-100cm。茎直立,有棱角或不明显,近无毛或稀被细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卵形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并下延至叶柄,通常长2.5-10cm,宽1.5-5.5cm,全缘或具不规则波状粗锯齿,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。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,由3-6(-10)朵花组成;花梗长,5深裂,裂片卵圆形,长约2mm,雄蕊5,着生花冠筒口,花丝分离,花药黄色,顶孔向内;雌蕊1,球形,子房2室,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,柱头圆形。浆果球形,有光泽,直径约8mm,成熟时黑色;种子多数扁圆形。花、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性寒

    注意

   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凡虚寒而无实热者忌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利湿;活血解毒。主痢疾;淋浊;尿路结石,白带,风火牙痛,跌打抽伤,痈疽肿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本草图经》:龙葵根与木通、胡荽煎汤服,通利小便。

    2.《纲目》:疗痈疽肿毒,跌扑伤损,消肿散血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ā Gē别名寒皋(《淮南万毕术》),鸲鹆(《唐本草》),花鹆(《荆楚岁时记》),哵哵鸟(《广韵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。生境分布常见于平原的村落、园田和山林边缘。雄鸟普鸣,笼养训练,能效人言。分布我国华南及西南一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Bǎo Chá别名甘青卫矛。英文名root of Przewalsk Euonymus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八宝茶的带翅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onymus przewalskii M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Bǎo Zhèn Xīn Dān别名大叶沿阶草、褐鞘沿阶草来源百合科八宝镇心丹Ophiopogon dracaenoides (Baker) Hook. f.,以小块根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、广西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定心安神,止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八月札拼音注音Bá Yuè Zhá别名燕蓄子(孟诜),畜蓄子、拿子(《本草拾遗》),桴棪子(《食性本草》),覆子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木通子(《本草汇言》),八月瓜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八月炸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野毛蛋(《安徽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 Yuè Zhà别名预知子、狗腰藤、八月瓜、八月扎、腊瓜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(Thunb.) Koidz. var.australis (Diels) Rehd. 和三叶木通Akebia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