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雷公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雷公七拼音注音Léi Gōnɡ Qī出处

    《陕西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百合科植物七筋菇全株。夏季采收。阴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高山林下。分布东北至西南各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细长,生多数须根。叶基生,肉质,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13~25厘米,宽3.5~6厘米,先端有小突尖;叶柄多少抱茎。花茎直立,高20~40厘米,开花后可伸长;总状花序顶生,具数花或仅1~2花,花白色,花被片6,分离;雄蕊6;子房2~3室,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,浆果蓝色或蓝黑色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微辛,性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祛风,败毒,散瘀,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劳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~2钱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雷公七拼音注音Léi Gōnɡ Qī别名

    搜山虎、竹叶七、剪刀七、对口剪

   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Broadlily出处

    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七筋姑的全草或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intonia udensis Trantr et Mey.[Smi-lacna alpina Royle; Clintonia alpina (Royle) Kunth; C. alpina Kunth ex Baker var. udensis ( Trantr et Mey. ) Macbride]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晾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4000m的高山疏林下或阳坡疏林下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河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

    原形态

    七筋菇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根茎短,质硬,簇生多数细瘦须根,先端残存撕裂成纤维状的枯死叶鞘。叶较大,3-4枚基生;叶片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,长8-25cm,宽3-16cm,先端骤短尖,基部楔形下延成鞘状抱茎或成柄状,通常无毛,直脉较细而多数,有横脉。花葶直立,密生短柔毛,长10-20cm,果期伸长可达60cm。总状花序顶生,具数花或仅1-2花,花白色,花被片6,分离;雄蕊6;子房2-3室。果初为浆果状,后自先端开裂,蓝色或蓝黑色;每室有种子6-12颗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,有短根茎及细须根。具叶3-4片。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8-25cm,宽3-16cm。先端骤短尖,基部楔形并下延;全缘,纵行叶脉多面细,并可见横脉。通常两面无毛。纸质至厚纸质。

    性味

    味苦;微辛;性凉;小毒

    注意

    脾虚便溏者禁服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散瘀止痛。主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全草3-6g,或根0.3-1g浸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别名白金果榄、山总管、百解薯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香港马兜铃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别名神仙对坐草、石上蜈蚣、飞天蜈蚣、百足草、铁斑鸠、巴岩姜、姜藤、天蜈蚣、土石蜈蚣、雄鸡尾、细蜈蚣草、蜈蚣草、石蜈蚣、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天南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别名百条根、百部草、闹虱药、药虱药英文名RADIX STEMONAE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(Miq.) Miq.、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百部还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别名还魂草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狗笠耳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广西中药志》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叶。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。原形态蔓生草本,全株有腥味,光滑无毛。茎软弱,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别名地椒、麝香草来源为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.[T. mongolicus Ronn.]和地椒(兴凯百里香)T. przewalskii (Komar.) Nakai,以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