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黄藨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藨叶拼音注音Huánɡ Pāo Yè出处

    《四川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。8~9月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长于荒土坎或大山坡地。分布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切头悬钩子,又名:黄泡、老虎泡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黄喜马莓。

    半匍匐状灌木。小枝粗壮,平展,先端曲垂,有不明显的棱,密生红棕色弯曲长毛,刺粗壮有钩。小叶3片,阔倒卵形至椭圆形,长5~10厘米,先端圆切或稍凹,基部楔形,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,上面深绿,下面有棕色毛;叶柄长2~7厘米;托叶线形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;小花梗极短;花径8~12毫米;萼片5,卵圆形,先端短尖,外面有毛;花瓣5,倒卵形,较萼片为大,白色;雄蕊1轮;心皮有细伏毛,成熟心皮多数。聚合果球形,黄色,有多数具皱纹的小核果。花期3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平,味咸酸,无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杀虫止痒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研末调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皮肤疮:黄藨干叶、满天星。研粉,调麻油搽。

    ②治黄水疮:黄藨叶,晒干研粉,兑冰片、麻油或菜油外搽。痒加花椒粉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黄藨叶拼音注音Huánɡ Pāo Yè英文名Leaf of Yellow Himalayan Raspberry出处

    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椭圆悬钩子的叶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ellipticus Smith

    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500m的干旱山坡、山谷或疏林内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椭圆悬钩子 半匍匐状灌木,高1-3m。小枝粗壮,平展,先端曲垂,有不明显的棱,密生红棕色弯曲长毛,刺粗壮有钩。小叶3片,叶柄长2-7cm,顶生小叶柄长2-3cm,均被紫红色刺毛,柔毛和小皮刺;托叶线形;叶片阔倒卵形,长5-10cm,宽3-6cm,顶生小叶比侧生者大得多,先端圆切或稍凹,基部楔形,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,上面深绿,下面有棕色毛。短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小花梗极短;花径8-12mm;萼片5,卵圆形,先端短尖,外面密被黄灰色绒毛,花瓣5,倒卵形,较萼片为大,白色;雄蕊1轮;心皮有细伏毛,成熟心皮多数。聚合果球形,直径约1cm,金黄色,有多数具皱纹的小核果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肺经

    性味

    咸酸;平;无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解毒杀虫,收湿止痒。主湿疹瘙痒,黄水疮,外伤出血,烫火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皮肤疮: 黄藨干叶、满天星。研粉,调麻油搽。②治黄水疮: 黄藨叶,晒干研粉,兑冰片、麻油或菜油外搽。痒加花椒粉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八仙草拼音注音Bā Xiān Cǎo别名猪殃殃(《野菜谱》),小锯藤、锯子草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小茜草、小飞扬藤、红丝线、血见愁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细茜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拉拉藤或粗叶拉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Xiān Guò Hǎi英文名Yunna Cryptocoryne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八仙过生活费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yptocoryne yunnanensis H. Li采收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Gē别名寒皋(《淮南万毕术》),鸲鹆(《唐本草》),花鹆(《荆楚岁时记》),哵哵鸟(《广韵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。生境分布常见于平原的村落、园田和山林边缘。雄鸟普鸣,笼养训练,能效人言。分布我国华南及西南一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Bǎo Chá别名甘青卫矛。英文名root of Przewalsk Euonymus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八宝茶的带翅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onymus przewalskii Ma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 Bǎo Zhèn Xīn Dān别名大叶沿阶草、褐鞘沿阶草来源百合科八宝镇心丹Ophiopogon dracaenoides (Baker) Hook. f.,以小块根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、广西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定心安神,止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