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狗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狗血拼音注音Gǒu Xiě出处

    《别录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犬科动物

    性味

    ①《别录》:"味咸,无毒。"

    ②《药对》:"温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虚劳吐血。疔疮恶肿,瘑疮。

    ①《别录》:"白狗血,主癫疾发作。乌狗血,主产难横生,血上荡心者。"

    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补安五脏。"

    ③《纲目》:"热饮治虚劳吐血,又解射罔毒;点眼,治痘疮入目。"

    ④《医林纂要》:"心血合酒饮,治肠痈。"

    复方

    ①治疔疮恶肿:白犬血频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
    ②治卒得瘑疮,常时生两脚间:白犬血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狗血拼音注音Gǒu Xiě别名

    英文名Dog's blood出处

    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犬科动物狗的血液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.

    采收和储藏:宰杀时,将血液留下,鲜用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狗的繁殖每年1-2次,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。一般2-3只,多至12只。

    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家狗,狗是家畜之一。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,体格匀称。鼻吻部较长,眼呈卵圆形,两耳或坚或垂。四肢科研矫健,前肢5趾,后肢4趾。具爪,但爪不能伸缩。尾呈环形或镰刀形。狗为肉食性动物,因长期驯化的结果,已变为杂食性动物,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,记忆力很强,奔跑迅速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心;肝经

    性味

    味咸;性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补虚劳;散瘀止血;定惊痫;解毒。主虚劳吐血;惊风癫疾;下痢腹痛;疔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热饮或酒冲,适量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名医别录》:白狗血,主癫疾发作。乌狗血,主产难横生,血上荡心者。

    2.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安五脏。

    3.《本草纲目》:热饮治虚劳吐血,又解射罔毒;点眼,治痘疮入目。

    4.《医林纂要》:心血含酒饮,治肠痈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iān Yuán Lín Gài Jué英文名Marginate Microlepi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碗蕨科植物边缘鳞盖蕨的嫩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lepia hancei Prantl采收和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ī Xuè Léi别名鼻血雷、鼻血莲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,以根入药。冬季采挖,洗净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辛、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止痛。用于胃痛;外用治毒蛇咬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遍地金拼音注音Biàn Dì Jīn别名小疳药、雀舌草、痧子草、青鱼胆、肝炎草、蚂蚁草来源金丝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布云南、广西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遍山红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别名暴牙郎、秤杆菜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满山红、三叶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山野、丛林。分布我国西南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Qiào Jiānɡ别名樟柳头、广东商陆、白石笋、山冬笋、水蕉花、象甘蔗来源姜科闭鞘姜属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 (Koenig)Smith,以根状茎入药。四季可采,以秋末为宜,洗净切片,蒸熟晒干。性味辛、酸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