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茯神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茯神木拼音注音Fú Shén Mù别名

    黄松节(《药性论》),松节(《脚气治法总要》),茯神心(《卫生宝鉴》),茯神心木(《本草备要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茯苓"条。

    性状

    茯神木多为弯曲不直的松根,外部带有残留的茯神,呈白色或灰白色,内部呈木质状。质松,体轻而无皮,略似朽木。

    炮制

    将茯神木劈成小块,或碾碎用。

    性味

    甘,平。

    ①《本草求真》:"味苦,性温。"

    ②《要药分剂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平肝安神。治惊悸健忘,中风不语,脚气转筋。

    ①《药性论》:"治中偏风,口面歪斜,毒风筋挛,不语,心神惊掣,虚而健忘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治脚气痹痛,诸筋牵缩。"

    ③《中药志》:"宁心安神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3钱;或入散剂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脚气冷搏于筋,转筋挛痛:松节(取茯神中根心子用,锉如米)一两,乳香一钱(捶碎)。炒令焦,只留一、二分性,出火毒,研细。每服一钱至二钱,热木瓜酒调下。(《脚气治法总要》松节散)

    ②治中风舌强语涩:茯神心(炒)一两,薄荷(焙)二两,蝎梢(去毒)二两。上为末。每服一、二钱,温酒调下。(《卫生宝鉴》茯神散)

    各家论述

    《要药分剂》:"肝风内煽,发厥不省人事者,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,无不效,盖此证虽属肝,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,心君为主不宁,故致发厥。茯神本治心,而中抱之木又属肝,以木制木,木平则风定,风定则心宁,而厥自止也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茯神木拼音注音Fú Shén Mù别名

    黄松节、松节、茯神心、茯神心木、茯苓木

    英文名pine among the Indian Bread, pine among the Tuckahoe出处

    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菌核中间的松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ria cocos(Schw.) Wolf.[Pavhyma cocos Fr.]

    采收和储藏:采茯苓,先择中有松根者,敲去苓块(作茯苓用),拣取细松根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松树根上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
    原形态

    菌核球形、卵形、椭圆形至不规则形,长10-30cm或者更长,重量也不等,一般重500-5000g。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,深褐色,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;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,粉粒状。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,全平伏,厚3-8cm,白色,肉质,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。菌管密长2-3mm管壁薄,管口圆形、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径0.5-1.5cm,口缘裂为齿状。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,平滑,有一歪尖,大小(7.5-9)μm×(3-3.5)μm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弯曲的松根,朽木状。外部残留有茯神,呈白色或灰白色,内部呈木质状。质松,体轻。气微,味淡。

    品质标志 每根的直径不得超过2.5cm,其周围必须带有2/3的茯苓肉。

    炮制

    将茯神木劈成小块,或碾碎用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心经

    性味

    甘;性平

    注意

    血虚者禁用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平肝安神。主惊悸健忘;中风语蹇;脚气转筋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6-9g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要药分剂》:肝风内煽,发厥不省人事者,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,无不效,盖此证虽属肝,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,心君为之不宁,故致发厥。茯神本治心,而中抱之木又属肝,以木制木,木平则风定,风定则心宁,而厥自止也。

    2.《药性论》:治中偏风,口面喝斜,毒风筋挛,不语,心神惊掣,虚而健忘。

    3.《纲目》:治脚气痹痛,诸筋牵缩。

    4.《中药志》:宁心安神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Bī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ynus secalinus (Gcorgi)Tzvel.[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; Aneurolepidium das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īnɡ Cǎo Gēn出处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润湿肥沃沙地、渠边、田埂、丘间低地。分布东北、河北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、陕西、山西、内蒙古等地。原形态赖草,又名:厚穗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。性味苦,微寒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。治淋病,带下。复方①治淋病:冰草白穗一两,水煎服。②治赤白带下:冰草白穗五钱,败酱草一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包袱七别名小八角莲、半碗水、铁骨散来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(Hemsl. et Wils.) T. H. Wang,以根状茎及根入药。生境分布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。功能主治散风祛痰,解毒。摘录《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处《重庆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玉蜀黍“条。功能主治《重庆草药》:“煎水服,治暑热腹泻。“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