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翻白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翻白柴拼音注音Fān Bái Chái别名

    木帚子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柳叶栒子(《经济植物手册》),把把柴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    出处

    《四川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蔷薇科植物山米麻全株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山顶岩石等处。分布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。茎紫红色,幼校有绒毛簇生。叶椭圆状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3~6厘米,先端尖,基部楔形,上面无毛,有皱纹,下面叶脉明显,5~12对;叶柄长3~5毫米,中肋略呈红色。伞房花序,顶生,密被细绒毛,直径3~5厘米;花萼绿毛,被毛,萼齿5,短尖,萼管与子房合生;花瓣5,白色;雄蕊20,花丝白色,花药紫红色;子房半下位,花柱数枚,离生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约5毫米,红色,光泽,有2~3核。花期6月。果期10月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凉,味苦,无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除风热。治干咳失音,脾湿发黄,肠风下血及小便短少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干咳失音:翻白柴、玄参、麦冬、诃子。共煎水服。

    ②治肠风下血:翻白柴、野地瓜根、白麦、酸汤杆、槐花。共炖猪大肠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翻白柴拼音注音Fān Bái Chái别名

    木帚子、柳叶栒子、把把柴、山米麻

    英文名Root of Willowleaf cotoneaster出处

    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柳叶栒的全株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Franch.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3000m的山地或沟边杂木林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柳叶栒子 半常绿或半常绿灌木,高达5m。枝条开张,小枝灰褐色,一年生枝红褐色,嫩时被绒毛,后渐脱落。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4-5mm,通常红色,具绒毛;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4-8.5cm,宽1.5-2.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被灰白色绒毛及白霜,叶脉上面下陷,下面突起。花两性;花多密生成复聚伞花序,总花梗及花梗密被灰白色绒毛;苞片细小,线形,早落;花直径5-6mm;萼筒钟状,萼片5,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;花瓣5,平展,卵形或近圆形,先端圆钝,基部有短爪,白色;雄蕊20,稍长于花瓣或近等长,花药紫色;花柱2-3,离生,比雄蕊稍短;子房先端具柔毛。果实近球形,深红色,内有小核2-3。花期6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肺;膀胱经

    性味

    苦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祛风,止血利尿。主干咳失音,湿热发黄,肠风下血,小便短少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干咳失音:翻白柴、玄参、麦冬、诃子。共煎水服。②治肠风下血:翻白柴、野地瓜根、白麦、酸汤杆、槐花。共炖猪大肠服。(性昧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克马叶拼音注音Bái Kè Mǎ Yè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叶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多生于山中阳坡杂林中。分布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原形态垂珠花,又名:白花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别名血丝金盆、鬼臼、九臼来源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ysosma majorensis(Gagnep.)Ying[Podophyllum majorense 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兰花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别名白玉兰、白缅花来源木兰科含笑花属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 DC.,以根、叶、花入药。夏秋采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苦、辛,微温。功能主治芳香化湿,利尿,止咳化痰。根:泌尿系感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兰科植物白兰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helia alba DC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摘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适生了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。资源分布:找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ái Lěnɡ Cǎo别名痨伤药、冷水七、冷水丹、红冷草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仙花科植物细柄凤仙花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.f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根及根茎,洗净,鲜用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