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豆腐泔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豆腐泔水拼音注音Dòu Fu Gān Shuǐ别名

    豆腐泔(《慈航活人书》)

    出处

    《随息居饮食谱》

    来源

    为压榨豆腐时沥下之淡乳白色水液。

    性味

    《纲目拾遗》:"性清凉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①《纲目拾遗》:"通便,下痰,通癃闭。"

    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一味熬膏,治疮甚效。"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豆腐泔水拼音注音Dòu Fu Gān Shuǐ别名

    豆腐泔。

    英文名Water in which press bean curd.出处

    出自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压榨豆腐时沥下之淡乳白色水液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ycine max(L.) Merr.[Phaseolus max L.]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全国广泛栽培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60-180cm。茎粗壮,密生褐色长硬毛。叶柄长,密生黄色长硬毛;托叶小,披针形;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菱状卵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;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,有毛;花萼钏状,萼齿5,披针形,下面1齿最长,均密被白色长柔毛;花冠小,白色或淡紫色,稍较萼长;旗瓣先端微凹,翼瓣具1耳,龙骨瓣镰形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被毛。荚果带状长圆形,略弯,下垂,黄绿色,密生黄色长硬毛。种子2-5颗,黄绿色或黑色,卵形至近球形,长约1c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
    归经

    心;大肠经

    性味

    淡;微苦;凉

    功能主治

    通利二便;敛疮解毒。主大便秘结;小便淋涩;臁疮;鹅掌风;恶疮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冷服或温服,30-150ml。外用:适量,煎熬浓稠后涂搽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通便,下痰,通癃闭。

    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一味熬膏,治疮甚效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鳖血拼音注音Biē Xuè别名团鱼血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(Wiegmann),以血入药。生境分布从东北到海南岛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。功能主治滋阴退热。并有强壮作用。治肺结核潮热:鳖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ì Zhì别名赤鷩(《山海经》),鵕鸃(《汉书》),采鸡(《逸周书》),锦鸡(《禽经》),金鸡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雉科动物红腹锦鸡的肉。生境分布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及岩坡,出没于矮树丛和竹林间。善奔驰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鸊鷉拼音注音Pì Tī别名鷉、须赢(《尔雅》),刁鸭(《食疗本草》),油鸭(《纲目》),水鸰仃(《医林纂要》),水葫芦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鸟类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肉或全体。生境分布分布亚洲东部的湖沼或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o Yóu别名地鵏油、老鵏膏来源鹤形目鸨科大鸨Otis tarda L.,以脂肪入药。生境分布我国东部地区的西部,冬迁我国北部。炮制冬至翌春猎捕,捕后去毛及内脏,煮肉,将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来,再放入锅内,炼去水分,放凉即得脂肪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鸨肉拼音注音Bǎo Ròu出处《饮膳正要》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。生境分布栖于空旷的草原上,善奔驰,常成群觅食,食物以植物质为主。繁殖于我国北部,迁至华北平原越冬。原形态大鸨,又名:独豹(郭璞),鸨(《饮膳正要》)。嘴铅灰色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