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大叶云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叶云实拼音注音Dà Yè Yún Shí别名

    铁藤、刺藤

    出处

    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豆科植物大叶云实枝、果、根。秋季采收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于水边丛林中;分布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有刺藤本,茎长2米余;嫩枝微有柔毛;叶轴密生小倒钩刺。2回双数羽状复叶,小叶2~3对,小叶片矩圆形,长3.5~6.5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圆形或截头形,基部圆形,全缘,下面粉白色;有短柄。荚果近于矩圆形,黑褐色,有网纹,内有种子1颗。

    性味

    甘辛,温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舒筋活络,补虚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跌打劳伤:铁藤根、鬼吹哨各五钱。泡酒服。

    ②治虚弱干瘦:铁藤果或枝五至八分,胡椒五粒。研末,开水吞服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云实拼音注音Dà Yè Yún Shí别名

    铁藤根

    英文名Magnifoliolatae,twig or fruit of bigleaf caesalpiniae出处

    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大叶云实的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esalpinia magnifoliolata Metcalf.

 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挖出根部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500m的山坡灌木丛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大叶云实 有刺藤本,茎长2米余。小枝被锈色柔毛。二回羽状复叶有羽片2-3对;叶柄与小叶柄均被短柔毛;小叶4-6枚,革质长圆形,长4-15cm,宽2.5-7cm,两端圆钝或顶端极钝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有短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或圆锥花序顶生;花黄色,左右对称,花梗长9-10mm,花托凹陷;萼片5,长约5mm,宽约3mm;花瓣5,长约10mm,宽约5mm,具短柄;雄蕊10,分离,2轮排列,花丝长约1cm,下部被短柔毛;子房无毛,花柱长约1cm,柱头平截形。荚果近圆形而扁,长3.5-4cm,宽约3.5cm,背缝线向两侧扩张成龙骨状的狭翅,果瓣木质,棕色,表面有粗网脉。种子1颗,近圆形,直径2cm,极扁,棕黑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归经

    肝;脾经

    性味

    甘辛;温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消肿。主跌打损伤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鲃鱼拼音注音Bà Yú出处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。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的上游,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。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。产卵期约在4月间。分布云南元江流域、西江上游及海南。原形态锯倒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鳖卵拼音注音Biē Luǎn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卵。性味《医林纂要》:“咸,寒。“功能主治①《本草蒙筌》:“盐淹煮吞,补阴虚亦验。“②《纲目》:“盐藏煨食,止小儿下痢。“③《医林纂要》:“治久泻久痢。“摘录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鳖头拼音注音Biē Tóu别名鳖首(《中药志》)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头。加工鳖甲时,割下鳖头,洗净晒干。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性状干燥的鳖头,略呈长圆柱形,吻端尖,颈部向上弯曲,约成90度角。外表呈灰棕色......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:鳖甲拼音注音Biē Jiǎ别名团鱼盖、脚鱼壳、上甲、甲鱼英文名CARAPAX TRIONYCIS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。全年均可捕捉,以秋、冬二季为多,捕捉后杀死,置沸水中......
  •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鳖甲胶拼音注音Biē Jiǎ Jiāo别名别甲胶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(Wiegmann),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。生境分布主产山东、河北。炮制原料:鳖甲、阿胶、冰糖、黄酒、香油。先将鳖甲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