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多刺绿绒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多刺绿绒蒿拼音注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来源

    罂粟科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. f. et Thoms.,以全草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西藏。

    性味

    苦,寒。有小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化瘀,镇痛。主治跌打损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0.5~1钱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多刺绿绒蒿拼音注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别名

    乌巴拉色尔布(藏名)

    出处

    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罂粟科植物多刺绿绒蒿全草。8~9月采收全草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高山峡谷或山坡草地。分布西藏、云南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年生草本,根圆柱形或细胡萝卜形。茎高30~100厘米,有黄色液汁,生伸展的硬刺,常同时自基部叶腋部生出数短花茎。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多数,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,长7~25厘米,宽1~4厘米,先端微尖或钝,基部渐狭成长柄,边全缘或波状,两面生硬刺;茎上部叶较小。总状花序通常有多数花,只下部生苞片;花瓣4~8,蓝紫仑,宽倒卵形,长2.5~4厘米;雄蕊多数,长达1厘米,花药长1.5~2毫米,花丝丝形;子房卵形,密生黄色硬刺,花柱明显,柱头头形。蒴果长椭圆形,密生刺。

    性味

    性寒,味苦,有小毒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化瘀,镇痛。治跌打损伤。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0.5~1钱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多刺绿绒蒿拼音注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别名

    乌巴拉色尔布(藏名)。

    英文名Herb of Spiny Meconopsis出处

    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多刺绿绒蒿的全草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.f.ex Thoms.

 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除去泥土、杂质,切段,阴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100-5400m的草坡、石砾缝中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西藏、云南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地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多刺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,高约15-20cm。全株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毛状刺。主根肥而长。茎近无或极短。叶基生;叶柄长0.5-3cm;叶片披针形,长5-12cm,宽约1cm,全缘或波状,两面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平展的刺。花葶坚硬,通常5-12或更多;花单生于花葶上,半下垂,直径约2.5-4cm,萼片2,具淡黄色毛状刺,绿色,早落;花瓣4-8,蓝紫色,宽倒卵形,长1.2-2cm,宽约1cm;雄蕊多数,长达1cm,花丝丝状,色较花瓣深,花药长1.5-2mm;子房圆锥形,被黄褐色平展或斜展的刺,花柱明显,柱头头状。蒴果卵形、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1.2-1.5cm,被锈色或黄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,能常3-5瓣自先端形裂至全长的1/3-1/4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本品切成短节,长短不等。根圆柱形,长0.3-1.5cm,直径0.5-1cm;表面棕褐色,有纵纹和细横纹;断面黄白色,质泡松,有裂隙。茎长是1-3cm,直径0.3-1cm;表面黄绿色或棕褐色,具纵校,密被黄色硬刺;切断面浅灰褐色或褐色,中空。叶片皱缩,绿色至绿褐色,两面有黄色硬刺,主脉明显向背面凸起。花瓣脱落或残留,灰黄色或黑褐色;雄蕊多数;花柱宿存,柱头裂片合成一体,呈黑褐色头状,密被浅黄褐色或褐色柔毛。蒴果卵形、椭圆形,密被黄色硬刺。体质轻。气徽,味淡。

   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壁稍厚,外被角质层;可见硬刺或其残基,细胞壁厚,木化;有少数扁平纹孔。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,近表皮的1列细胞较规则,略扁平。维管束外韧型,约30个,呈断续环状排列,常大小相间。韧皮部狭窄,呈眉月形;木质部排列略呈扇形,导管直径12-30μm。纸管束外方有帽状厚壁组织,细胞直径12-34μm,壁稍厚,微木化。髓部发达,薄壁细胞有的具纹孔,中央髓腔较大。

    粉末特征:褐绿色。①硬刺碎片极多,硬刺为多细胞,壁厚且木化。②外果皮碎片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,壁厚不木化,内含较多淡黄色圆球形色素体。③内果皮细胞弯曲不规则形,孔沟明显。④导管主为螺纹及网纹导管,微木化,螺纹导管直径9-30μm,网纹导管直径14-30μm。⑤髓薄壁细胞碎片随处可见,细胞长方形、类圆形,可见明显壁孔。⑥叶表皮细胞少见,上下表皮均可见气孔,为不定式,副卫细胞4-6个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全草含原阿片碱(protopine),黄连碱(coptisine),别隐品碱(allocryptopine),黑水罂粟碱甲醚(amurensinine),(礻夫)康酸(meconic acid)及罂粟红碱(papaverrubine)D、E。

    归经

    肝经

    性味

    寒;苦;有小毒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活血化瘀;清热解毒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胸背疼痛;风热头痛;关节肿痛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1.5-3g;或入丸、散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ān Chun Dà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(L.),以蛋入药。生境分布东北、华北。功能主治治胃病、肺病、神经衰弱、肋膜炎等。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ù Diāo Mù别名格棒子、格棒棒来源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小叶石积木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teomeles schwerinae Schneid.var.microphylla Rehd.et Wils.采收和储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不灰木拼音注音Bù Huī Mù别名无灰木(《本草图经》)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石棉。原形态角闪石的一种。为平行较长而易劈为细丝形之纤维状物休,纤维常与脉壁相垂直,色白、灰或带绿色,光泽丝状,微透明至不透明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ó Lè Shù别名山桃树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来源为钟萼木科植物钟萼木的树皮。夏、秋采收。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~4500米山地林中。分布云南东部、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浙江、湖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原形态落叶乔木,高达20米。树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伴蛇莲拼音注音Bàn Shé Lián别名拳参、鸡爪大王、马蜂七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洗净,硒干。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阴湿山沟处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,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