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蚕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蚕蛹拼音注音Cán Yǒnɡ别名

    茧蛹

    来源

    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.;柞蚕Antheraea pernyi,以入药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养蚕地区。

    化学成分

    含蛋白质、脂类物质,其中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、甘油脂、少量卵磷脂、甾醇、脂溶性维生素等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生津止渴,消食理气。主治消渴。

    尿无度:茧蛹5钱,水煎服,日服2次。

    膨胀:茧蛹5两,焙干研面,每服2钱,日服2次。

    肺结核消瘦,慢性胃炎,胃下垂:蚕蛹焙干,研粉,每服0.5~1钱,每日2次。

    备注

    蚕蛹油对高血压、胆固醇、脂肪肝、高血脂症有一定作用。

    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蚕蛹拼音注音Cán Yǒnɡ别名

    小蜂儿(《日用本草》)

    出处

    《日华子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。由缫丝后的蚕茧中取出,晒干或烘干。

    性味

    ①《东医宝鉴》:"性平,味甘,无毒。"

    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辛咸,温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治小儿疳热,消瘦,消渴。

    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及劳瘦。又研敷蚕瘑恶疮等。"

    ②《纲目》:"为末饮服,治小儿疳瘦,长肌,退热,除蛔虫;煎汁饮,止消渴。"

    ③《医林纂要》:"和脾胃,去风湿,长阳气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炒食、煎汤或研末。外用:研末撒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小儿疳积:蚕蛹炒熟,调蜜吃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②治劳瘵骨瘦如柴:蚕蛹不拘多少,炒熟吃。(《泉州本草》)

    ③治消渴热,或心神烦乱:蚕蛹一两。以无灰酒一中盏,水一大盏,同煮取一中盏,澄清,去蚕蛹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    ④治蛔虫:蚕蛹二合。烂研,生布绞取汁,空心顿饮之。或蚕蛹暴干,捣罗为末,和粥饮服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蚕蛹汁方)

    临床应用

    治疗高胆甾醇血症:用家蚕蛹油的提纯品制成丸剂(每丸含亚油酸亚麻酸150毫克,维生素E-0.5毫克)内服,每日3次,每次6丸,4周为一疗程。观察高胆甾醇血症()230毫克%)患者31例,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274.35±63.11毫克%(231~450毫克%);经4~12周治疗后,血清胆甾醇平均下降50.23毫克%,其中血清胆甾醇下降至230毫克%以下者27例。据观察,至服药第4周,约半数左右患者出现血清胆甾醇下降,延长疗程至8~12周,似有提高疗效趋势。服药期间,1例冠心病合并不明原因显微镜下血尿患者发现有尿量增多现象,余未发现重要不良反应。从31例β-脂蛋白检查和10例中性脂肪检查的结果,来看出治疗前后的差异。6例脂肪肝和3例糖尿病并发高胆甾醇血症患者,服药后血清胆甾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;原5例谷丙转氨酶不正常()100单位)者,服药后3例转为正常。提示本品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,具有一定的降低血清胆甾醇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。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蚕蛹拼音注音Cán Yǒnɡ别名

    小蜂儿

    英文名Silkworm Faeces出处

    出自《日华子本草》

    来源

    药材基源: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蛹。

 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mbyx mori L.

    采收和储藏:由缫丝后的蚕茧中取出,晒干或烘干。

    生境分布

    生态环境:我国大部地区,均有饲养。

    资源分布:分布很广。

    原形态

    家蚕蛾,雌、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。体长1.6-2.3cm。翅展3.9-4.3cm。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。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,各横线色稍暗,不甚明显,端线与翅脉灰褐色,后翅较前翅色淡,边缘有鳞毛稍长。雌蛾腹部肥硕,末端钝圆;雄蛾腹部狭窄,末端稍尖。幼虫即家蚕,体色灰白至白色,胸部第2、第3节稍见膨大,有皱纹。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。

    性状

    性状鉴别 蚕蛹长22-25mm,宽11-14mm,略呈纺锤形。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,有不规则皱纹。雄蛹略小于雌肾,色略深。气微腥。

    归经

    脾;胃经

    性味

    味甘;咸;性平

    注意

    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患脚气者忌之。獭犬咬者,终身勿犯,误食必难免也。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杀虫疗疳;生津止渴。主肺痨;小儿疳积;发热;蛔虫病;消渴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炒食或煎汤,酌量;研末,3-6g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小儿疳积:蚕蛹炒熟,调蜜吃。(《泉州本草》)②治劳瘵骨瘦如柴:蚕蛹不拘多少,炒熟吃。(《泉州本草》)③治消渴热,或心神烦乱:蚕蛹一两。以无灰酒一中盏,水一大盏,同煮取一中盏,澄清,去蚕蛹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)④治蛔虫:蚕蛹二合。烂研,生布绞取汁,空心顿饮之。或蚕蛹暴干,捣罗为末,和粥饮服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蚕蛹汁方)

    临床应用

    治疗高胆甾醇血症。用家蚕蛹油的提纯品制成丸剂(每丸含亚油酸亚麻酸150mg,维生素E0.5mg)内服,每日3次,每次6丸,4周为一疗程。观察高胆甾醇血症(>230mg%)患者31例,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274.35土63.11mg%(231-450mg%);经4-12周治疗后,血清胆甾醇平均下降50.23mg%,其中血清胆甾醇下降至230mg%以下者27例。据观察,至服药第4周约半数左右患者出现血清胆甾醇下降,延长疗程至8-10周,似有提高疗效趋势。服药期间, l例冠心病合并不明原因显微镜下血尿患者发现有尿量增多现象,余未发现重要不良反应。从31例β-脂蛋白检查和10例中性脂肪检查的结果,未看出治疗前后的差异。6例脂肪肝和3例糖尿病并发高胆甾醇血症患者,服药后血清胆甾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;原5例谷丙转氨酶不正常(>100单位)者,服药后3例转为正常 。提示本品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,具有一定的降低血清胆甾醇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。

    各家论述

    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及劳瘦。又研敷蚕瘑恶疮等。

    2.《纲目》:为末饮服,治小儿疳瘦,长肌,退热,除蛔虫;煎汁饮,止消渴。

    3.《医林纂要》:和脾胃,去风湿,长阳气。

    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柏树果拼音注音Bǎi Shù Guǒ别名柏树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香柏树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实。8~10月,果实长大而未裂开时采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“柏树叶“条。性味苦涩,平。①《分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Bǎi Sh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pressus funebris End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挖取根部,洗去泥土,切片,晒干用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:为我国特产树种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柏树油拼音注音Bǎi Shù Yóu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。砍断树干,待树脂渗出凝结后,7~8月间采。性味①《草木便方》:“甘,平。“②《重庆草药》:“淡涩,平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祛风,解毒,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柏根白皮拼音注音Bǎi Gēn Bái Pí别名柏皮(《本草经集庄》),柏白皮(《别录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。性味《纲目》;“苦,平,无毒。“功能主治治烫伤。《别录》:“主火灼烂疮,长毛发。“用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柏脂拼音注音Bǎi Zhī别名柏油(《纲目拾遗》)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汁。性味《草木便方》:“甘,平。“功能主治治疥癣,癞疮,秃疮,黄水疮,丹毒。①《唐本草》:“枯枝节烧取油,疗疠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