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白背三七茎叶

    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处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

    来源

    为菊科植物白子菜茎叶。夏、秋采收。

    原形态

    植物形态详"白背三七"条。

    性味

    《云南中草药》:"咸微辛,寒,有毒。"

    功能主治

    清热,舒筋,止血,祛瘀。治百日咳,风湿痛,骨折、创伤出血,痈肿疮疖。

    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清热消炎,舒筋活络。"

    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接骨,止血,祛瘀,消炎。"

    用法用量

    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烂敷或研末撒。

    复方

    ①治骨折,外伤出血:白背三七茎叶研末撒布患处。另用白背三七根适量泡酒服。

    ②治水火烫伤:白背三七鲜叶,捣烂,加白糖适量,拌成糊状,敷患处。

    ③治百日咳:白背三七茎二茧三钱。红糖引,煮鸡蛋吃。(①方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
    ④治风湿痛:大绿叶的叶三至五钱。加糖适量煮鸡蛋吃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    ⑤治疮疖痈肿:大绿叶的叶研末敷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
    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更多中药材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、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,治金疮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柽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别名柽(《诗经》),河柳(《毛诗传》),殷柽(《尔稚》郑玄注),雨师(陆玑《诗疏》),赤杨(崔豹《古今注》),人柳(《三辅旧事》),赤柽(《日华子本草》),三春柳(《开宝本草》),春柳(《本草图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、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。功能主治治中风,又清热毒,发麻疹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......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椿叶拼音注音Chūn Yè别名椿木叶(《唐本草》),春尖叶(《重庆草药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。化学成分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、C。性味苦,平。①《唐本草》:“味苦,有毒。“②《医林纂要》:“甘苦辛,平。“注......
  •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别名椿花、椿芽树花、春尖花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ona sinensis(A.Juss.)Roem.[Cedrel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