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肠鸣∶三里 陷谷 公孙 太白 章门 三阴交 水分 神阙 胃俞 三焦俞
肠鸣而泄∶神阙 水分 三间
食泄∶上廉 下廉
暴泄∶隐白
洞泄∶肾俞
溏泄∶太冲 神阙 三阴交
泄不止∶神阙
出泄不觉∶中脘
痢疾∶曲泉 太溪 太冲 丹田 脾俞 小肠俞
便血∶承山 复溜 太冲 太白
大便不禁∶丹田 大肠俞
大便不通∶承山 太溪 照海 太冲 小肠俞 太白 章门 膀胱俞
大便下重∶承山 解溪 太白 带脉
闭塞∶照海 太白 章门
泻泄∶曲泉 阴陵 然谷 束骨 隐白 三焦俞 中脘 天枢 脾俞 肾俞 大肠俞
五痔∶委中 承山 飞扬 阳辅 复溜 太冲 侠溪 气海 会阴 长强。
肠风∶尾窍骨尽处,灸百壮即愈。
大小便不通∶胃脘(灸三百壮)
肠痈痛∶太白 陷谷 大肠俞
脱肛∶百会 尾窍(七壮) 脐中(随年壮)
血痔,泄,复肿∶承山 复溜
痔疾,骨疽蚀∶承山 商丘
久痔∶三百(疑“二白”)(在掌后四寸) 承山 长强
(公元 1742 年)清.吴谦(六吉)等编。九十卷。包括《订正伤寒论注》、《订正金匮要略注》、《删补名医方论》及“四诊”、“运气”、“伤寒”、“杂病”、“妇科”、“幼科”、 “痘疹”、“种痘“、“外科”、“刺灸”、“眼科”、“正骨”等心法要诀。各分子目,有图说方论,此较简明易学。
肠鸣∶三里 陷谷 公孙 太白 章门 三阴交 水分 神阙 胃俞 三焦俞
肠鸣而泄∶神阙 水分 三间
食泄∶上廉 下廉
暴泄∶隐白
洞泄∶肾俞
溏泄∶太冲 神阙 三阴交
泄不止∶神阙
出泄不觉∶中脘
痢疾∶曲泉 太溪 太冲 丹田 脾俞 小肠俞
便血∶承山 复溜 太冲 太白
大便不禁∶丹田 大肠俞
大便不通∶承山 太溪 照海 太冲 小肠俞 太白 章门 膀胱俞
大便下重∶承山 解溪 太白 带脉
闭塞∶照海 太白 章门
泻泄∶曲泉 阴陵 然谷 束骨 隐白 三焦俞 中脘 天枢 脾俞 肾俞 大肠俞
五痔∶委中 承山 飞扬 阳辅 复溜 太冲 侠溪 气海 会阴 长强。
肠风∶尾窍骨尽处,灸百壮即愈。
大小便不通∶胃脘(灸三百壮)
肠痈痛∶太白 陷谷 大肠俞
脱肛∶百会 尾窍(七壮) 脐中(随年壮)
血痔,泄,复肿∶承山 复溜
痔疾,骨疽蚀∶承山 商丘
久痔∶三百(疑“二白”)(在掌后四寸) 承山 长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