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元 1624 年)明.张介宾(景岳)注。三十九卷。 把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、《灵枢经》分类编次为 12 类,390 条,条理分明。附图翼十一卷、附翼四卷。注解每有独到之见。
查古籍
(公元 1624 年)明.张介宾(景岳)注。三十九卷。 把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、《灵枢经》分类编次为 12 类,390 条,条理分明。附图翼十一卷、附翼四卷。注解每有独到之见。
《类证治裁》(公元 1839 年)清.林佩琴(羲桐)着。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,对于温病、报病、妇科、外科各证,述其原因,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。
味辛寒。主蛊毒。咳逆。泄利。肠。头疡。疥搔。恶创。杀诸蛊毒。去死肌。一名葱苒。生山谷。
大叶微根。相连节短。黎裹棕心。白憨葱管。景仰山高。迟回水缓。吐嚏交通。顿驱风瘅。
吴普曰。大叶小根相连。李时珍曰。黑色曰藜芦。裹黑皮故名。根际似葱。俗名葱管藜芦。
北人谓之憨葱。苏颂曰。初生苗叶似棕心。又似葱白。此有二种。生高山者为佳。一种水藜芦。生溪涧石上。不中药用。
凡使服钱许。则恶吐。又能通顶。令人嚏。李时珍曰。吐风痰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