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味苦寒。主消渴热中。除邪气。肢体浮肿。下水补不足益气。一名母。一名连母。
一名野蓼。一名地参。一名水参。一名水浚。一名货母。一名母。生川谷。
宿根分系。厥状虻。呼聆众母。踵接群儿。蒸收火定。热濯阴滋。槐砧适性。镔铁相违。
李时珍曰。宿根之旁生子根。如虻之状。礼。子产犹众人之母也。名医曰。一名儿草。
又名儿踵草。李杲曰。其用有四疗。有汗之骨蒸。泻无根之肾火。止虚劳之热。滋化源之阴。
雷论。凡使于槐砧挫细。勿犯铁器。
(公元 1150 年)宋.刘昉(方明)着。四十卷。论病源形色、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,分为 40 门,每门又各分子目。
《幼幼集成》(公元 1750 年)清.陈复正(飞霞)着。六卷。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,以免伤败脾胃等,均有较好见解。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。
味苦寒。主消渴热中。除邪气。肢体浮肿。下水补不足益气。一名母。一名连母。
一名野蓼。一名地参。一名水参。一名水浚。一名货母。一名母。生川谷。
宿根分系。厥状虻。呼聆众母。踵接群儿。蒸收火定。热濯阴滋。槐砧适性。镔铁相违。
李时珍曰。宿根之旁生子根。如虻之状。礼。子产犹众人之母也。名医曰。一名儿草。
又名儿踵草。李杲曰。其用有四疗。有汗之骨蒸。泻无根之肾火。止虚劳之热。滋化源之阴。
雷论。凡使于槐砧挫细。勿犯铁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