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温热经纬》(公元 1852 年)清.王士雄(孟英)着。五卷。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,以《内经》,张仲景等之说为经,以叶桂(天士)、薛生白、陈平伯、余师愚等之说为纬,辨别温病的伏气、外感、内容丰 富。
(公元 1642 年)明.吴有性(又可)着。二卷。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, 其传变有九,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。
《温疫论》(公元 1642 年)明.吴有性(又可)着。二卷。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, 其传变有九,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。
《温病条辨》(公元 1798 年)清.吴瑭(鞠通)著。六卷。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,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、阐述风温、温毒、暑温、湿温等病证的治疗,条理分明。
味咸平。主漏下赤白。破症瘕疟。五痔阴蚀。湿痹。四肢重弱。小儿囟不合。久服轻身不饥。一名神屋。生池泽。
列前重宝。藏六怀灵。守云覆。致墨炎荧。质兼金玉。神炳丹青。图形扞难。借气益龄。
礼。龟为前列。史记传。留神龟以为重宝。杂阿含经。如龟藏六。宋书传。谢灵运禀气怀灵。史记传。满百茎。神龟守之。青云覆之。周礼。扬火以作。龟致其墨。说苑。荧荧不绝。炎炎奈何。又灵龟纹五色。似玉似金。孝经。援神契。效象洛龟。擢书丹青。周礼疏。龟蛇为。龟有甲能扞难。吴球曰。龟板补阴。借其气也。唐明皇诗。益龄仙井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