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《温热经纬》(公元 1852 年)清.王士雄(孟英)着。五卷。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,以《内经》,张仲景等之说为经,以叶桂(天士)、薛生白、陈平伯、余师愚等之说为纬,辨别温病的伏气、外感、内容丰 富。
(公元 1642 年)明.吴有性(又可)着。二卷。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, 其传变有九,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。
《温疫论》(公元 1642 年)明.吴有性(又可)着。二卷。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,伏于募原,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, 其传变有九,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。
《温病条辨》(公元 1798 年)清.吴瑭(鞠通)著。六卷。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,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、阐述风温、温毒、暑温、湿温等病证的治疗,条理分明。
(旧作矾石。据郭璞注。山海经引作涅石。)味酸寒。主寒热泄利。白沃阴蚀。恶创目痛。坚筋骨齿。炼饵服之。轻身不老增年。一名羽涅。生山谷。
羽涅羽泽。女床之阴。寒凝热炙。创巨痛深。染缁易色。炼饵调心。嗤彼叶。窃附高岑。
吴普曰。矾石一名羽泽。山海经。女床之山。其阴多涅石。淮南子。以涅染缁。黄庭坚曰。
江南野中花。土人采叶烧灰。染紫为黝。不借矾而成。因易名为山矾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