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(公元 1578 年)明.李时珍(东璧.濒湖)着。
五十二卷。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, 收载药物 1892 种,附药图 1000 余幅,阐发药物的性味、主治、用药法则、产地、形态、采集、炮制 、方剂配伍等,并载附方 10000 余。 本书有韩、日、英、法、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。
学术价值:
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。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。
(公元 536 年? )梁.陶弘景(隐居)注。七卷。原书己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集注是在《 神农本草经》基础上进行整理, 又增药 365 种, 分为玉石、草、木、果、 菜,有名未用六类。
学术价值:
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。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。
气味咸、平、辛,无毒。主治小儿惊痫、夜啼,去三虫,灭黑,令人面色好,男子阴痒病。(凡禀金气色白之药,俱不宜炒。)【述】僵蚕气平为秋气,味辛为金味,味咸为水味,禀金水之精也。治惊痫者,金能平木也。治夜啼者,金属干而主天,天运旋转,昼开夜阖也。杀三虫者,虫为风木所化,金主肃杀也,灭黑、令人面色好者,俾水气上滋也。治男子阴痒者,金能制风,咸能除痒也。
徐灵胎曰,僵蚕感风而僵,凡风气之疾,皆能治之,盖借其气以相感也。
或问∶因风以僵,何以反能治风?曰∶邪之中人也,有气而无形,穿经透络,愈久愈深。
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,则拒而不入,必与之同类者,和入诸药,使为响导,则药力至于病所。
而邪与药相从,药性渐发,或从毛孔出,或从二便出,不能复留矣。此即从治之法也。风寒暑湿,莫不皆然。此神而明之之道,不专恃正治奏功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