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气味甘、苦、温,冷利,有小毒。主咳逆上气,雷鸣喉痹,下气产乳,金疮,寒心奔豚。(汤泡去皮。双仁者,大毒勿用)陈修园曰∶杏仁气味甘苦,其实苦重于甘,其性带湿,其质冷利(冷利者,滋润之意也)。
下气二字,亦足以尽其功。肺实而胀,则为咳逆上气。雷鸣喉痹者,火结于喉为痹痛,痰声之响如雷鸣也;杏仁下气,所以主之。气有余便是火,气下即火下,故乳汁可通,疮口可合也。心阳虚,则寒水之邪,自下上奔,犯于心位;杏仁有下气之功,伐寒水于下,即所以保心阳于上也。凡此皆治有余之症,若劳伤咳嗽之人,服之必死。时医谓产于叭哒者,味纯甘可用,而不知纯甘非杏仁之正味。既无苦降之功,徒存其湿以生痰,甘以壅气,阴受其害,至死不悟,惜哉!
《本草从新》(公元 1757 年)清.吴仪洛(遵程)着。 十八卷。以《本草备要》为依据,一部分照旧,一部分增改,较为完善 。
(公元 1694 年)清.汪昂(讱庵)着。四卷。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,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,论述扼要。
气味甘、苦、温,冷利,有小毒。主咳逆上气,雷鸣喉痹,下气产乳,金疮,寒心奔豚。(汤泡去皮。双仁者,大毒勿用)陈修园曰∶杏仁气味甘苦,其实苦重于甘,其性带湿,其质冷利(冷利者,滋润之意也)。
下气二字,亦足以尽其功。肺实而胀,则为咳逆上气。雷鸣喉痹者,火结于喉为痹痛,痰声之响如雷鸣也;杏仁下气,所以主之。气有余便是火,气下即火下,故乳汁可通,疮口可合也。心阳虚,则寒水之邪,自下上奔,犯于心位;杏仁有下气之功,伐寒水于下,即所以保心阳于上也。凡此皆治有余之症,若劳伤咳嗽之人,服之必死。时医谓产于叭哒者,味纯甘可用,而不知纯甘非杏仁之正味。既无苦降之功,徒存其湿以生痰,甘以壅气,阴受其害,至死不悟,惜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