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味甘寒。主咳逆,补中降气,不使上逆。寒热,除脾胃气虚,及有湿滞之寒热。烦满,补脾之功。下赤白,质燥性寒,故能除湿热之疾。血闭症瘕,消湿热所滞之瘀积。大热。热在阳明者必甚,此能除之。炼饵服之,不饥,其质类谷粉而补脾土,所以谓之粮而能充饥也。轻身延年。补养后天之效。
禹余粮,色黄、质腻、味甘,乃得土气之精以生者也。故补益脾胃,除热燥湿之功为多。
凡一病各有所因,治病者必审其因而治之,所谓求其本也。如同一寒热也,有外感之寒热,有内伤之寒热,有杂病之寒热,若禹余粮之所治,乃脾胃湿滞之寒热也。后人见本草有治寒热之语,遂以治凡病之寒热,则非惟不效,而且有害。自宋以来,往往蹈此病,皆本草不讲之故耳。
《冷庐医话》(公元 1897 年)清.陆以湉(定圃)着。五卷。卷一论“医范”“医鉴”“慎疾”“保生”“求医”“诊法”“ 用药”;卷二论古人今人,古书今书;卷三、四、五论病,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,指出医家的利弊。近人从陆氏《冷庐杂识》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。
味甘寒。主咳逆,补中降气,不使上逆。寒热,除脾胃气虚,及有湿滞之寒热。烦满,补脾之功。下赤白,质燥性寒,故能除湿热之疾。血闭症瘕,消湿热所滞之瘀积。大热。热在阳明者必甚,此能除之。炼饵服之,不饥,其质类谷粉而补脾土,所以谓之粮而能充饥也。轻身延年。补养后天之效。
禹余粮,色黄、质腻、味甘,乃得土气之精以生者也。故补益脾胃,除热燥湿之功为多。
凡一病各有所因,治病者必审其因而治之,所谓求其本也。如同一寒热也,有外感之寒热,有内伤之寒热,有杂病之寒热,若禹余粮之所治,乃脾胃湿滞之寒热也。后人见本草有治寒热之语,遂以治凡病之寒热,则非惟不效,而且有害。自宋以来,往往蹈此病,皆本草不讲之故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