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本草征要》 (六)凉肝

    作者: 李中梓

    味咸,性寒,无毒。入肝经。

    真达东方,理热毒,而昏冒无虞。专趋血海,散瘀结,而真阴有赖。清心明目,辟邪定惊。

    湿风痢血宜加用,瘰痈疽不可无。

    羚羊角主在平肝息风,清解热毒。肝虚而热者宜之。外有二十四节挂痕,内有天生木胎。

    此角须锉细,避风捣筛用。

    独入厥阴,能伐生生之气。

    味咸,性寒,无毒。入肝经。

    清肝火,解郁结,幼稚惊疳,大方吐血。伤寒发斑,疮生口舌。

    内服轻浮上达,清火解毒,外用有收水燥湿之功。

    青黛性凉,中寒者勿与。

    味苦、性寒,无毒。入心、肝、脾三经。

    善疗五疳、能杀三虫。主去热明目,理幼稚惊风。肝火上炎,耳鸣或聋。

    禀阴寒之气,寒能除热,苦能泄热,故除热杀虫及明目也。疳以湿热为咎,湿热去,则愈矣。此药清热凉肝,能泻肝经实火,直折火势,若头晕头痛,耳鸣耳聋,躁狂易怒,属阳亢实热之象者与青黛、栀子、大黄等为伍可收速效。

    芦荟,大苦大寒,凡脾虚不思食者,禁用。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《串雅内外篇》(公元 1759 年)清赵学敏(恕轩)撰。四卷。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“铃医”(走方医)宗柏云的学术经验,并为之增删而成。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,要求做到简、验、便、廉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昝殷
  • 作者:
    未知
  •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吴谦
  • 作者:
    赵晴
  • (公元 1241 年)宋.施发(政卿)着。三卷。先总论脉法,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,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,及妇人病脉、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。

    作者:
    施桂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