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痧之毒瓦斯,冲激于经络,血肉之分,故其脉多洪数,或沉紧,或大而无伦,或洪实有力,种种不一。若症脉稍有不合,盒饭审其痧筋有无,有则俟其放痧之后,再诊其脉之来复何如,以断其病之寒热虚实施治;若无,即以其脉断其寒热虚实用药。余尝治一劳弱吐红之症,其脉洪实有力,他医遇此,以为劳弱吐红,脉忌洪实,兼之症候凶危,谢事而去。
余惟见其病势之暴而疑之,爰视其腿弯有青筋色,先放其痧,六脉遂和,症候亦平。又付散痧消食去积之药,气血无阻,凶暴潜消,饮食渐进,后用六味地黄丸及十全大补汤服之,劳弱不足之症亦愈。盖因其向来病气,俱从痧气而泄,所以一用补药遂得全效也。
(公元 1624 年)明.张介宾(景岳)注。三十九卷。 把《黄帝内经素问》、《灵枢经》分类编次为 12 类,390 条,条理分明。附图翼十一卷、附翼四卷。注解每有独到之见。
痧之毒瓦斯,冲激于经络,血肉之分,故其脉多洪数,或沉紧,或大而无伦,或洪实有力,种种不一。若症脉稍有不合,盒饭审其痧筋有无,有则俟其放痧之后,再诊其脉之来复何如,以断其病之寒热虚实施治;若无,即以其脉断其寒热虚实用药。余尝治一劳弱吐红之症,其脉洪实有力,他医遇此,以为劳弱吐红,脉忌洪实,兼之症候凶危,谢事而去。
余惟见其病势之暴而疑之,爰视其腿弯有青筋色,先放其痧,六脉遂和,症候亦平。又付散痧消食去积之药,气血无阻,凶暴潜消,饮食渐进,后用六味地黄丸及十全大补汤服之,劳弱不足之症亦愈。盖因其向来病气,俱从痧气而泄,所以一用补药遂得全效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