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本草征要》 (六)口齿科用药

    作者: 李中梓

    即蔷薇。味酸、涩,性微寒,无毒。入胃经。

    治上焦有热,咽喉痛痒,以及口疮糜烂。利关节筋骨,历节风疼,又主遗尿好暝。

    冬用根皮,夏用枝叶,秋用子。专达阳明解热,为口疮之圣药,内服外用皆宜。以其性涩,故兼有遗尿之疗也。

    味甘,性寒,无毒。入肺、胃二经。

    清肺胃火,生津止渴。治肺痈,除呕哕。胸中烦热,鲜者煎尝。牙疳腐烂,生饮其汁。

    入太阳、阳明,清热下降,故主治如上。

    芦芽,能解河毒。按霍乱呕吐,由于寒者勿服。

    味甘,性平,无毒。入肺、胃、肝三经。

    通经络,行血脉。去风化痰、凉血解毒。风热袭络,项僵头木。喉闭龈肿,腮时毒。

    肠风痔漏,下血危笃。乳汁不通,烧研酒服。

    鲜丝瓜叶,可捣敷天泡疮。若和入碧玉散(即六一散加青黛)更妙。

    丝瓜藤治鼻病,丝瓜作食疗、另列专条。

    味甘,苦,性平,无毒。入肺、胃、脾、大肠四经。青色者佳,忌火。

    解百毒,宣肌腠。辟疫瘴,止喉疼。头痛齿痛,口疮斑疹。散阳明风邪,升胃中清气。

    禀极清之气而升,得阳气之全者也。故宣腠辟邪。头、喉、口齿皆在高巅之上,风邪、斑疹皆在清阳之分,总获其升清之益。凡气虚下陷,如泻痢崩淋,脱肛遗浊,须其升提,虚人之气,升少降多。内经曰∶“阴精所奉其人寿,阳精所降其人天”。东垣取入补中汤,独窥其微矣。

    升麻属阳性升,凡吐血、鼻衄、咳嗽多痰、阴虚火动,气逆呕吐、怔忡癫狂,切勿

    误投

    味甘,性平,无毒。入心包、肝二经。

    生用破瘀消肿,炒用补血止血,医血气心腹痛,外治涂耳与舌。舌胀满口,重舌生疮。

    以此频掺,平复如常。

    此与五灵脂同行,名失笑散。乃应急之名方。

    味甘、淡,性凉。质滑无毒。

    清湿热,凉血热。久痢带下,痔疮出血。口内之疮频发,常用颇有效益。

    此花质滑,可打卤拌入面条,以作食疗。口疮屡屡发作,用之有良效。

    味辛、性温,无毒。

    解暑生津,点茶频饮。口干舌燥、用之多灵。

    此花温而不燥,乃温润之剂也。

    味甘,性温,有毒。恶干姜、丹参、黄芩、芍药、牡蛎。炙。

    止风虫牙齿之痛,拔疔疮附骨之根。起阴痿而止遗尿,洗乳痈而涂瘰。

    蜂房乃黄蜂之巢,蜂大房大,且露天树上者为胜。

    其用,以毒攻毒,若痈疽溃后,禁之。

更多中医书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