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作者: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:初刊于宋•元丰年间 年份:公元1078年-1085年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(公元 1151 年)宋.陈师文等撰。十卷。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,剂型多用丸散,便于服用保存,是当时的配方手册。
《汤头歌诀》(公元 1694 年? )清.汪昂(讱庵)着。一卷。按照《医方集解》分门,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,以便记诵运用。
(公元 1298 年)元.王好古(进之、海藏)撰。三卷。依据《内经》有关药理的论述,以及张洁古《珍珠囊》和李杲《 药类法象》、《用药心法》等,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、升降浮沉、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。
味苦、酸、咸,性寒,无毒。入心、胃、肝三经。升麻为使。恶乌头、乌喙。忌盐。
解烦热而心宁,惊悸狂邪都扫。散风毒而肝清,目昏痰壅偕消。吐衄崩淋,投之辄止。
痈疽发背,用以消除。解毒高于甘草,祛邪过于牛黄。
犀角虽有彻上彻下之功,不过凉血解毒,驱邪清热而已。
大寒之性,非大热者,不敢轻服。妊妇多服,能消胎气。
味苦、甘,性平,无毒。入心、肝二经。人参为使。恶龙骨、龙胆、地黄、常山、蜚蠊。
畏牛膝、干漆。
清心主之烦,热狂邪祟俱消,摄肝脏之魂,惊痫健忘同疗。利痰气而无滞,入筋骨以搜风。
东垣曰∶牛黄入肝治筋,中风入脏者,用以入骨追风。若中腑,中经者,误用之,反引风入骨,如油入面,莫之能出。
味甘,性寒,无毒。入心、肝二经。
解毒清热,镇心平肝。热病传里,五内灼燔。神昏谵语,烦躁不安。能救客忤,可止惊痫。
局方至宝丹中用之,乃救急之良剂也。
味苦,性寒,有毒。入肝经。去皮毛,锉,焙。
杀虫解毒,化哽破症。产后崩淋,金疮鼻血。
有毒而能解毒,去瘀而能生新,然古方中不恒用之,别名管仲,岂音相类耶,抑为其有杂霸之气耶?
味酸,性寒,无毒。入心、大肠二经。
清利湿热,解毒散血。内服治痢,又疗疮疖,禳解疫疠,通利关节。外敷消肿,疔痈流火,蜂螫剧疼,涂之缓和。
唐宝经验方云∶“六月六日采马齿苋晒干,元旦煮熟,同盐醋食之,可解疫疠气。”迄今,长江下游,春节尚食用马齿点心,名之曰安乐菜。盖此菜可以清肠,可防节日伤食所致诸疾也。一切红肿热痛之症,以之挤汁外涂,均有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