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作者: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:初刊于宋•元丰年间 年份:公元1078年-1085年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(公元 1151 年)宋.陈师文等撰。十卷。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,剂型多用丸散,便于服用保存,是当时的配方手册。
《汤头歌诀》(公元 1694 年? )清.汪昂(讱庵)着。一卷。按照《医方集解》分门,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,以便记诵运用。
(公元 1298 年)元.王好古(进之、海藏)撰。三卷。依据《内经》有关药理的论述,以及张洁古《珍珠囊》和李杲《 药类法象》、《用药心法》等,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、升降浮沉、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。
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。在这期间,平均每个红细胞血管内循环流动约27km,在“旅途”中常常需要挤过去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及孔隙,因而不得不变形。当红细胞逐渐衰老时,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而脆性增加,在血流湍急处可因机械冲击而破损,在通过微小孔隙时也发生困难,因而特别容易停滞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所吞噬。事实上,任何组织都能使红细胞解体,这可从皮下出血的青紫块都会逐渐消失的事实证明。
红细胞在血管内破损而发生溶血,所释出的血红蛋白立即与一种血浆a2-球蛋白—触珠蛋白结合;但溶血严重达到每100m1血浆有100mg血红蛋白时,血浆中的触珠蛋白已不够用,未能与触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将经肾从尿中排出。与触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虽不致被排出,但将被肝摄取,脱铁血红素转变为胆色素,铁则以铁黄素的形式沉着于肝细胞内。在脾内被吞蚀的衰老红细胞,经消化后,铁可再利用,而脱铁血红素也转变为胆色素,运送到肝处理。